○ 彭太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时代在不断发展,保护自然生态的理念正在被大众接受,正在走入我们生活。
有的地方虽然偏远,但那里不一定落后。锦屏县北侗九寨侗族社区,山峦重叠,景色宜人。
九寨深处九勺村,一个纯粹的侗族村寨。九勺一直都默默无闻,说起九勺大家估计都很陌生,直到2016年开始举办特色的“古树文化节”,九勺才开始偶尔上新闻,通过媒体方才有了一些知名度。
我本身就是九勺村人,对于家乡的文化当然很感兴趣,今年刚过完年,我就去和几位寨老一起交流,了解到了更多九勺的历史和文化由来。
九勺的祖先是从隔壁的高坝村迁移过来的,当初在高坝住的先辈们的水牛总是跑到九勺村这边喝水吃草,先辈们找到水牛的时候,发现这儿天然井水甘甜,而且也很适合人类居住,当时高坝人口也挺多了,所以先辈们就决定搬迁到九勺。
到了九勺后,先辈们为了美化周边环境,开始在房前屋后种植树木,并且悉心照料,把九勺发展得越来越好,每年都会祭拜大树,祈求来年继续丰收,期盼生活越来越好。九勺爱护自然、保护古树、祈福神树的文化就这样一代代的传承了下来。
现在九勺村内挂牌认证的古树是整个九寨最多的,一级保护红豆杉43株、二级保护香樟20株、大叶栲(猴栗)150株,此外还有松树、枫树、女贞、木荷等树种。
九勺的古树文化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敬畏自然、敬畏生命,这是最朴素的信仰,九勺人祭拜古树,祈求美好生活,在爱护自然的过程中,养成了九勺人善良好客、淳朴大方的鲜明性格特征。
新时代在不断发展,2016年的时候,在老村委会主任吴家玉的积极申报下,寨老们积极筹备,九勺村成功举办了第一届的“古树文化节”。这之后九勺真正开始了文化振兴,每三年举行一次大型隆重活动,每年村里自己举行小型活动,“古树文化节”主要内容依然还是祭树祈福,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侗歌对唱、服饰巡游、斗鸟、篮球赛等民族文化内容,活动当天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九勺是一个普通而又特别的侗族村寨,相对周边的瑶白和彦洞村寨来说,九勺显得更加低调和默默无闻,但是九勺人骨子里对文化、对知识的追求在整个九寨却是最亮眼的,在九勺不算长的村史中就涌现了不少名人,例如明末有人考中秀才,民国时期有黄埔军校毕业生苏肇梅,当代更有留美博士石京山。九勺不大,但崇尚知识的心却很大。
九勺这里还有天然神奇的“青蛙背崽寻食”奇石和“杨五老爷庙”等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景观。
我记得很久以前,父母逢年过节都会去祭拜古树,整个寨子去祭拜的都是相同的古树,正是因为全寨呵护古树,所以古树庇佑全寨,村寨与古树相辅相成、同心同德。那时候还会用古树大叶栲的叶子包粽子吃,在九勺人心中,吃了古树叶子包的食物,就会像古树一样高大勇猛,能够身强体壮、病不缠身。敬树爱树,保护生态成了一种文化坚守并印刻在九勺人内心深处。
九勺侗寨所在的北侗九寨是北部侗族文化集大成之地,受浓郁的侗族文化传承熏陶,九勺侗寨至今还保存有许多侗族的文化,北侗山歌“阿高井”,意为高坡歌,是北部侗歌的主要歌种。侗族同胞在山坡上劳动和行路途中经常唱这一种歌,它的曲调高亢嘹亮、音域宽广,而且类型丰富,有古歌、劳动歌等。因北侗受汉文化影响较深,大多数侗歌内容还包含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汉族民间传说、历史人物故事等。除了侗歌,九勺的侗布、侗银都独具特色,但可惜的是现在没人会做了,以前老一辈自制的侗衣,现在基本上只能去别的侗寨定制了。
九勺因其独特的民族文化、浓郁的民族风情,被列入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岁月带走的是生活的酸甜苦辣,而留下来的是时间沉淀的信念与追求,九勺的参天古树迎着春风依旧郁郁葱葱,它们没有老,正如我们一代代的传承也永远不会老,岁月有期,文化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