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3月21日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 黎平县城关第七小学 周财钰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只是掌握书本知识,还需要学会应用这些知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就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起来,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一、创新教学模式

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比较多的计算内容,都是将计算作为教学当中的重点内容,需要让学生不断地进行联系,并且学生练的大部分都是计算题。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对数学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当中不应该只是按照教材当中的内容向学生讲解,还需要不断创新教材当中的内容,将理论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将实践以及对知识的应用进行加强。教师还需要和学生的相关专业联系,不断地对其创新,还可以对其适当的强化。例如,在教学统计图这一内容时,这一内容和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等内容相关,所以教师可以和这些内容结合,对中国人口普查的结果载体合理应用,对这些统计图的知识进行回顾,对这些统计图的相关特点分析。这样,学生就可以更好地对这些统计图进行应用,将有用的知识从统计图中提取出来。让学生站在统计的角度,对日常生活当中和数据相关的知识进行统计,可以将生活和相关的数据结合。这样不仅可以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出来,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开展数学实践

作为数学教师,应该认识到数学知识是从实践当中产生的,还需要应用到实践生活当中,所以数学就是将知识应用以及实践的结合。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需要将传统的观念打破,需要跟紧时代的步伐,开展有效的数学实践课程,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将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不断重视,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和数学知识结合,有效整合相关的概念,这样不仅可以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思维,让学生对于知识来源于实践这一问题进行了解,让学生了解应用应该在实践当中应用。并且,教师需要将比较丰富的实践课程向学生开展,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当中通过数学建模等方式进行应用,将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不断加强,将学生对数学知识合理运用的素养培养出来。因此,学生需要和实际的生活联系,不断地分析和总结现实生活当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可以将学生勤于思考的能力培养出来,将学生善于分析的习惯培养出来。并且,在进行建模的过程当中,学生对问题探索以及总结归纳的过程不仅是一个探究的过程,还是发挥学生主动性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出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需要将课程实践活动不断创新,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

三、优化课前设计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学中数学生活化的特点进行有效结合,对课前活动进行更加精巧设计,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对数学知识的由来进行充分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在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来源了解的同时,也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充分利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为学生增加经验。例如,在引导学生学均数时,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收集家里的笔,然后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组,引导学生对笔的数量和学生的年纪进行统计。然后,在完成统计工作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家庭成员年龄进行统计和计算,帮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学均数的意义和作用。通过这样的课前互动,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平均数的内涵进行充分了解,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对平均数的记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够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增加教学的多样性和生动性,促进知识由抽象变得更加生动直观,从而促进学生的理解。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是重要的基础内容,因此,在具体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从而促进不同问题的有效解决,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 2022-03-21 1 1 黔东南日报 c183235.html 1 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