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毛兆庭 全斌) 3月16日,笔者沿着蜿蜒的山路来到三穗县款场乡良地村500亩林下猴头菇基地,只见20余名妇女在欢声笑语中忙着采菇、搬运、装车……干劲十足。
“我们从附近等溪、款场等村招募工人,上周在中等坝区已经采收完了20亩大棚猴头菇,现在我们接续发力,集中几个村的农户们加紧采收鲜菇。工人们在不出远门的情况下,每天最少都有100元的收入。”基地负责人杨曼琳告诉笔者,3月份是猴头菇盛产期,也是采收用工高峰期。
近年来,三穗县款场乡充分利用地势资源优势,绘好林下产业的蓝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因地制宜发展菌菇、油茶、药材、林下鸡等林下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既要服务群众,也要抓好“链条”管理。在该猴头菇基地,温室大棚、储存冷库、晾晒厂房、烘烤房一应俱全。
“我们与贵州省农科院、贵州省医科大学合作,并聘请福建省1名食用菌专家提供技术指导服务。”良地村党总支部书记田嘉庄乐呵呵地道出了产业发展的“诀窍”,基地通过把猴头菇进行烘干处理,增加猴头菇保质期,可零售可批发。同时,还利用县林业生态公司资源,开展产品深加工,将猴头菇制成猴头菇奶昔、猴头菇饼干、猴头菇面条、猴头菇粥和饮料5个系列推向市场。
据了解,该基地可辐射带动246户农户985人增收,生产的产品主要都销往成都、重庆、长沙、深圳等市场。截至目前,基地共采菇4万余公斤,全部采收完毕收入可达8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