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剑河县城关第四小学 陶世萍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制定,美术课越来越讲究学习活动的综合性,注重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学美术课恰好有这方面的功能。手工课程是小学美术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美术手工教学,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绘画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上好小学美术手工课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遵循教学规律,精心进行课前的准备
手工课实践性、操作性很强,有助于锻炼儿童的手脑协调性和创造性。但是美术教学和其他课程一样,有特定的教学规律,教师应当遵从调动兴趣,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等原则,方可使得教学事半功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从简单美术手工入手,指导学生在40分钟时间完成作业。 例如,农村手工资源相对缺乏,在手工课的第一节课,笔者就想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怎么让学生爱上美术。在《蔬果变变》一课中,笔者就拿出一个胡萝卜、一个萝卜,雕刻成花朵的样子。 学生的眼睛被老师吸引后,就接着拿出一个组装玩具,简单组装,奥特曼、小猪佩琪在笔者的组装之下完成,学生睁大了眼睛发出了惊叹。课堂激趣的效果达到后,就让学生自由组合,一组负责雕刻,另一组负责组装,结果一节课下来,学生基本完成任务。
二、营造民主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实践证明空洞的说教和乏味的课堂缺乏活力,教师应当营造民主的教学环境,推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的活力。在教学中,统一的材料,统一的作业要求,学生很难在构图、造型、色彩以及创造等方面展露自己的个性,作业成果整齐划一,缺少新意。如何增强新意?例如笔者在教《重复的美》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欣赏各种漂亮的苗族花边服饰,可以让学生理解重复。接着让学生运用重复设计出图案,并把设计好的图案来装饰我们的衣服、袋子、书包等,这样一来,学生兴趣浓厚。
在《树叶贴贴》一课的过程中,笔者引导孩子们开动脑筋、大胆想象想拼什么拼什么,结果学生做得都比较好。这个时候,老师就需要及时赞扬。有的学生制作热情高,教师就表扬他的积极性;有的学生作品漂亮,老师就表扬他的作品;有时候教师还可以略带夸张地进行鼓励,使得学生增强信心。切实可行的评价机制可以保持学生对制作的兴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制作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本土生活资源进课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绪
课堂与生活不一样,但是美术与生活息息相关。手工课上,教师可以就地取材,选择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贴近。要选择与学生的认知和动手能力相接近的,能激发学生动手兴趣,尤其是农村的学生,平时对美术本身认识不足,材料不够丰富,教师选择题材时,更应注重贴近生活,便于学生的操作。例如在校本课程纸杯画教学时,教师可以出示利用纸杯制作而成的各种造型各异的小风车和花,让学生欣赏、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制作瓶子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分组开展教学,学生摔泥巴、玩泥巴、捏泥巴,直到做出自己的作品,其乐融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营造了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既能学好知识,又能掌握技能,提高了教学效率。
手工制作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我们要运用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倡导组织形式多样性的教学方法。老师要不断地加强学习,丰富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提高说课技能,从调动兴趣,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等原则入手,从生活中寻求资源,从自主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力争开拓农村美术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此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推动小学美术教育及素质教育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