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柱县第七小学 杨 炫
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段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错别字现象十分突出。教师应加强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及时纠正错别字,让学生正确书写汉字,帮助他们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笔者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对小学低年级段学生错别字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学生出现错别字的原因
1.汉字书写难度大。汉字可分为象形字、形声字、会意字几大类,不仅结构复杂,而且包罗万象,小学低年级段学生在汉字学习和书写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错别字。
2.学生学习能力的局限。受学习能力、思维意识、兴趣特点的影响,小学生对汉字的印象不深刻,容易混淆相似的汉字,难以分清汉字书写的基本方法。在一些汉字的区分上,学生辨别能力不足,区分力度和区分能力不到位,导致出现书写错别字的现象。
3.教学方法不当。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会重视文化基础的学习和阅读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汉字教学的重要性,在汉字书写教学中投入的精力和时间不足。
二、小学低年级段语文教学中纠正错别字的策略
1.采用多种游戏方式教学
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识字写字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创设轻松活泼的氛围,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例如,可以开展“抢苹果”的识字游戏,教师用乒乓球代替苹果,然后在球上写上汉字,分批次让学生“抢苹果”,抢到“苹果”的学生,要把上面的汉字准确读出来,正确的可以获得一朵小红花,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2.利用汉字特点完成教学
汉字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在小学低年级段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汉字之间的关联性让学生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教学“木”“本”“禾”这三个汉字时可以同步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书写“树木、书本、 锄禾”这些词语。由于上述三个汉字在字形上极具相似性,学生书写时容易出错,此时教师要及时纠正,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3.善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把形近字搞混是低年级段学生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例如,学习了“晴”“蜻”“清”字后,教师可以先通过“青”字找朋友,让学生了解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规律,进而明白日字旁与天气有关,所以“晴天”的“晴”偏旁是“日”;虫字旁表示跟动物有关,故而“蜻蜓”一词带有“虫”;三点水跟水有关,那么“清水”的“清”自然带有“氵”。此时,如果教师出示“今天的天气很( )朗,有一只小( )蜓来到( )( )的河水边玩耍”这样一个句式,学生自然就懂得正确选择汉字了。在学生对形声字有了初步了解后,选取“青”字家族的另两个字“请”和“情”,让学生尝试说说自己是怎么区分的,以此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4.培养学生查字典的习惯
字典作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常用工具,懂得如何查找汉字很重要。在小学一、二年级统编教材里,分别教给了学生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当教师在教学这两部分内容时,一定要多花时间加强训练。例如,可以在班级举行查字典比赛,对用时短和准确率高的学生进行奖励,以此激发学生查字典的兴趣和养成遇字不懂就查的良好习惯。
5.提高自主识字的兴趣
识字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并做到“识用结合”。例如,带领学生参观校园,随机认识各种标语,或制作姓名牌,让学生通过姓名牌认识同学,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汉字记忆。
在小学低年级段语文教学中,我们当老师的应及时纠正学生的错别字,让学生加强对汉字的记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获得更大的进步。通过指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意义、弄清汉字学习方法,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