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能秋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对此,岑巩县思旸镇盘街村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发〔2022〕1号),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文件精神,抓住机遇,苦干实干,扎实开展“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生动谱写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盘街实践”。
一、基本情况
盘街村坐落于岑巩县思旸镇西南部,距离县城17公里,距离集镇所在地7.8公里,盘街村八山一水一分田,总面积12.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50亩,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6亩。全村共有554户2293人,其中汉族1536人,以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757人。全村有劳动力329人,其中长期外出务工245人,占比75%。2021年,纳入州级乡村振兴示范试点项目覆盖的新塘坪、黄家寨、旧家坪组165户576人。
村“两委”有村干3人、小组长14人、中共党员39人、入党积极分子3人,培育有村级后备力量4人。从土地流转管理、石花猪养殖分红、油茶种植管理等方面着手发展村集体经济,投入财政资金50万元,扩大发展生猪(石花猪)养殖,每年实现村级集体收入5万元。
二、现状分析
1.现状特征:盘街村是黔东区域典型的依山傍水紧密聚居村落,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自然资源禀赋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便民利民服务、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基本健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农田多为梯田,具有良好的田园特色。目前以杂交水稻制种为主导产业,养殖业、油茶种植业及旅游业为特色产业。
2.特色优势:各村落呈院落聚集,良田集中成片,自然环境优美,新安河和县道穿境而过,距集镇车程20分钟,距县城车程30分钟,拥有良好的区位及交通优势。集镇有思州温泉和思州古城,村内有关门岩、枫木林和溶洞等自然景观,自然资源条件优越。
3.群众意愿:发展致富意愿强烈,自主发展内生动力强,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各项号召,在发展乡村产业上思想统一、户户参与。群众对改善人居环境意愿强烈,对规划方案编制积极参与、建言献策,群众基础好,普遍愿意投身到乡村建设行动中来,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三、工作推进
(一)大力发展产业,攻克脱贫攻坚“桥头堡”。盘街村充分利用资源禀赋,以合作社、企业带动为引擎,采取集政府引导、合作社运作、企业带动、农户参与为一体的经营方式。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金源鸿成都有限公司岑巩蔬菜配送分公司落户盘街村建设蔬菜基地100亩,在合作社运行的基础上,提供统一的技术管理,盘街村通过村级合作社——岑巩县赶超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45亩,全部用于蔬菜种植、花卉种植和冷水养鱼。充分发挥“千企帮千村”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盘街村依托岑巩县嘉华山庄建成“思州石花猪养殖场”,发展“思州石花猪”为主打品牌,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产业,带动农户增收。目前,养殖场年出栏生猪500余头,年产值200万元以上,产业覆盖脱贫户215户,解决劳动力就业400人次。2021年全村杂交水稻制种350亩,覆盖农户500户2100余人,亩产值4500元,总产值158万元。大力发展油茶种植,已发展油茶种植面积650亩,明年将突破1000亩。
(二)因地制宜发展,打造乡村旅游“新样板”。盘街村生态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接近90%。近年来,村党支部充分利用新安河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全域乡村旅游。通过认真规划,着力打造盘街村山地康养休闲景区,发展农业观光、果品采摘等为一体的特色旅游业,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87万元建设盘街农庄,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乡村“农文旅”,引导村民把房屋变民宿,积极开发农家乐,目前已运营农家乐3家,建成村级鱼塘1个、游泳池1个,推出垂钓、游泳、露营、烧烤、农事体验等旅游项目。2021年全村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吸引垂钓爱好者600余人次,创造旅游综合产值100多万元。目前,盘街村以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为契机,争取各类项目资金投入,为乡村旅游发展奠定基础。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近年来,盘街村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让几年前贫困的山村焕然一新。2021年盘街村被列为州级第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后,争取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项目开发专项资金250万元。在思旸镇黄家寨、旧家坪、新塘坪等3个村民小组实施了卫生厕所改造、庭院美化、房屋提升改造等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卫生厕所改造50户;雨水沟排水处理1000m;防护栏建设2000m,矮墙改造700m;村文化活动广场500㎡及附属设施建设;房屋提升改造木房55户;加强基础设施(边坡石方)建设66m;消防附属设施建设55户,在全县率先绘就乡村振兴“新蓝图”。
(四)夯实社会治理,培育乡风文明“新风尚”。近年来,盘街村加强社会治理,大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以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为契机,打造全村富有民族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广场和民主法治示范基地。同时,大力开展乡风、民风、家风“三风建设”,弘扬慈孝文化、乡贤文化,立足“以德治村”推动乡村发展。结合新时代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月”、道德模范人物评比活动,大力弘扬真善美,宣传传统家风。通过召开村民大会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坚持推进“家风民风村风”建设,得到村民的支持配合,主动遵守村规民约。从2017年以来,全村共表彰“星级文明户”“最美孝老爱亲家庭”100余户,并获评镇级文明家庭4户、卫生清洁模范2户、好媳妇家庭4户、好公婆家庭4户,占全镇文明示范户的三分之一。始终把发展教育放在全村发展的重要位置,以爱心企业捐资、社会人士资助、群众自筹相结合,成立村级学生奖励助学公益基金,通过“党建+教育”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增添动力,形成良好的人才教育环境。从2008年开始,盘街村已连续举办优秀学生表彰活动12届,已筹集到爱心助学和敬老爱老捐款15万元,累计受助大学生91人,表扬在读高中、初中、小学的优秀学生360人次。盘街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孝贤村、教育村,2020年盘街村被中央文明办评为第六届全国文明村。
四、存在短板
(一)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村寨民房建设紧致密集,居住坡度较大,公共空间相对较少,消防设施不健全,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设施不足,无法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未建有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存在无序排放情况,人居环境尚需进一步提升。
(二)文化氛围有待加强。由于农村群众文化水平较低,加之农活较忙,村内虽建有文化广场、篮球场等文体活动设施,但因各自然寨比较分散,村里组织的一些文化活动群众参与度不高,文化氛围不浓。
(三)农居风貌参差不齐。村内民房建设没有统一规划,村民建房随心所欲,多为自发建设,居住房屋较为零乱,风貌参差不齐,没有规划庭院、围栏、花圃和生产用房,缺乏地方特色和统一的建筑风貌。
(四)产业发展模式单一。村民经济来源主要依靠外出打工和在家务农,种植、养殖业较为单一,主要以杂交水稻制种为主,但坝区面积不大,土地不平整,产业机械化发展受限,产业化水平较低,制种链条较短,当前停留在种植生产阶段,产品附加值不高。养殖与旅游有一定的基础,但要带动村民致富,促进乡村振兴发展,需要统一规划,整体布局。
(五)村级集体经济积累速度过慢。
五、对策建议
1.加强领导,科学定位。要加强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领导,加大乡村振兴投入,依托盘街村优越的交通条件、坚实的农业基础、山青水碧的生态资源和书香浓郁的乡风环境,科学定位,打造以蔬菜瓜果种植、水产生猪养殖为基础,以农事体验、运动康养、研学教育为抓手,着力建设特色农庄和发展乡村旅游,将盘街村打造成“农文旅”高度融合的示范型乡村,打造“绿溪幽谷、水墨盘街”村庄名片,实现“产品品牌化、庭院标准化、文化生动化、田园旅游化”的美丽愿景。
2.认真规划,精心实施。要高起点对村庄及民房建设进行规划,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推进农村改厕,统筹做好供水保障和污水处理,突出示范带动,体现农村特色,做到生态美、村寨靓、环境优,着力建设盘街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展现具有民族风情和别致有序的农村建筑风貌。
3.壮大产业,促农增收。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农技培训,培养乡村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专业人才和乡土人才,整合盘街村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在山上发展种植优质油茶1000亩以上,在坝区发展杂交水稻制种近400亩,尽快实现养殖场年出栏“思州石花猪”500头以上,不断做长产业链,带动农户实现稳定增收。
4.弘扬文化,创建文明。要进一步加强社会治理,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强化群众思想教育,弘扬慈孝文化,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庭家教家风作用,摒弃陈规陋习,推进农村婚俗和殡葬习俗改革,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大力弘扬农村新风尚,不断巩固全国文明村成果。
5.引进农企,增加积累。要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进一步强化对农业市场主体的培育,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结合智慧农业平台建设,创新融资机制,强化国有农投公司深度参与坝区产业发展,培育壮大坝区龙头企业,盘活集体经济组织资源、资产,发展集体经济产业,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作者单位:岑巩县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