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3月25日

持续创新 让“国风热”一直热下去

○ 王志军

当下,我国综艺节目及各类晚会中涌动着浓浓的“国风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获得了观众的广泛认可和喜爱,已成为一个触发荧屏高光时刻的“开关”和新的“流量密码”。

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孕育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当今,传统文化正迎来一个繁荣发展的黄金期,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自信显著提升,令人欣喜。如何把优秀传统文化成果转化好、发展好?如今文娱节目和活动中的“国风热”,无疑是成功的探索实践,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和价值。

引发“国风热”的主要方式有三:吸引青年群体让文物“潮”起来;还原历史场景让文物“活”起来;利用新技术让文物“动”起来。“潮”是年轻态,“活”是真实感,“动”是互动性。比如通过关注传承传统技艺的故宫匠人,运用贴近生活的拍摄手法,成功呈现出传统文化所特有的美学价值;融合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等手法,追根溯源、旁征博引,探寻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节目制作上各具创意,表达上各有创新,是这些综艺类文化产品的突出优点。观众的热情“围观”和沉浸式生动体验,在唤醒历史记忆的同时,也产生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

对于如何开发利用更多载体和场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吸引更多青年群体加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中去,则需要更新理念和思维,以开放积极的姿态,从传统中发掘与时代接轨的内容。着力之处应当紧随时代,贴近公众,走进生活。借助互联网的力量,运用市场化手段,搭乘数字经济快车,通过文学、动漫、影视、音乐、游戏等多元创意形态,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现代生活,润物无声地融入寻常百姓家,被公众特别是青年群体接受和传播,就会从“破圈”到“出圈”、从“活”起来到“火”起来,从而完成传统与现代的有效对话、文化与现实的有机对接。

文化的力量是巨大而深刻的,当代青年不仅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知识养分、精神力量和审美能力的提升,也自觉担当起了传统文化接力的时代重任。当优秀传统文化惠泽更多当代青年,被越来越多的当代青年热爱和传播,主动承担起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中华文化血脉就会生生不息、代代传续。

--> 2022-03-25 1 1 黔东南日报 c183632.html 1 持续创新 让“国风热”一直热下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