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3月26日

浅议提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效率

○ 三穗县款场乡中心小学 万台刚

数学作为小学教学中的重点学科,对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有着深远影响。而小学数学应用题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点和难点,不仅与学生的智力培养有关,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基于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题教学,研究有效性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如下感受:

一、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未能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作为小学生理解应用题的重要环节,审题能较好地推动学生从整体上对应用题进行把握。但是,当前许多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的是数学公式的运用,而忽视对应用题的关注,不能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二)片面追求解题步骤与结果

一些教师进行应用题教学时,往往会让学生记忆固定的解题步骤,让学生在进行同类型应用题解答时根据步骤来列计算式,从而计算出最终答案,这种方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应用题分数,但是大大约束了学生发散自己的数学思维,阻碍了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步伐,不利于学生的进步。

(三)应用题脱离实际

应用题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有着较大联系,而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并未意识到这一要点,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往往不能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生的数学解题效率低下。

二、提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数学应用题与计算题有着较大区别,并不是简单运用数学公式进行解答,而是要对大量的应用题文字信息进行分析,提炼出解题需要的数字信息与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应用题的解答。因此,学生的审题能力是提升学生应用题解题水平的重要举措,教师可以在日常运用题讲题中邀请部分学生回答,阐述自己是如何提炼出所需要的信息与关系式,引导学生更好地掌握审题技巧,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的应用题大部分都是采用文字表述的方式,然而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心智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还有所欠缺。教师可以将题目转换成图片或是利用画图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小学的经典题目路程问题,利用画图的方法来给学生讲解,能将问题简单化,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甲、乙两地相距6千米,某人从甲地步行去乙地,前一半时间平均每分钟行 80 米,后一半时间平均每分钟行 70 米,问他走后一半路程用了多少分钟?

学生一开始看到这道题时非常茫然,不知从何下手,这时教师可以一边讲解一边画图,且让学生跟着做一样的动作,当画完图后,还没有等教师把答案说出来,学生马上就能解答出来了。由此可见,图画更有助于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联系生活,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

小学高年级的应用题大部分与生活实际相关,因此教师可以把文字转换成生活中的实例,更有利于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另外,教师要多让学生进行开放式的应用题练习,不要让学生认为数学的应用题只有唯一的解题方法和答案。而且开放性的应用题更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

例如,在生活中经常会有亲戚朋友来家里做客,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生活场景构建一道数学应用题:家里来客人,小红的妈妈给50元让她去买些水果回来,小红到水果店得知香蕉2元1斤,苹果4元一斤,西瓜3元1斤,橘子5元1斤,那么小红有多少种购买方式?这样的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但是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四)注重方法的传授和思维模式的培养

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应当注重方法的传授,有时甚至可以一题多解,不能在学生不会解题时直接给出标准答案,而是更应该注重方法与技巧的传授。

作为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应该加强对解题方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不断探索和创新应用题教学手段,从而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好地指导学生,为学生今后数学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 2022-03-26 1 1 黔东南日报 c183724.html 1 浅议提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效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