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3月26日

怀 念

□ 夏 华

清明时节,我不仅缅怀祖先,更怀念那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牺牲的共产党员先辈。我的父亲,就是一位共产党员,从他的身上,我感知和认识到了共产党员为党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父亲出生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后期的山东泰安。1943年冬月,年仅十四岁的父亲,参加了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回民支队泰肥大队在家乡秘密建立的西界回民救国会,开始了追随党并努力一生的革命工作。1946年4月,不到十七岁的父亲在家乡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47年9月,父亲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怀抱里,父亲努力从事着各种革命工作。在革命战争年代,父亲在枪林弹雨中,作为人民解放军的普通一兵,作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为着人民的解放事业,努力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父亲跟随部队转战南北,战斗中多次负伤,家中两次接到父亲牺牲消息,而父亲则两次死里逃生。1949年,父亲跟随南下大军抵达贵州,由此在贵州终其一生。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幼年从记事开始,就只知父亲忙于工作。在我幼小的记忆里,父亲由于工作原因很少回家,我对他其实是有生疏感的。随着年岁的增加,我对父亲不断加深了了解。

贵州解放初期,省委党校刚开办,父亲就作为第一期学员参加学习。即使老年离休后,父亲仍通过党报党刊认真学习,通过电视新闻了解时事政治。通过不断学习,父亲不断努力地深刻理解着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父亲始终坚信党,坚信党的伟大事业。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系列治党治国治军举措及成效,给晚年的父亲极大鼓舞与欣慰。

父亲少年时期,日寇侵略家园。父亲勇敢机智,不畏强敌,在组织的安排下,从事秘密的情报工作。在革命战争中,父亲多次作为战场尖兵,深入敌后围歼敌人,作风顽强,奋不顾身。在贵州剿匪战斗中,父亲曾和一位战友,接收国民党军一个师的投诚,不料敌人是诈降,父亲和战友在险象环生中沉着应对,巧妙周旋,转危为安。在解放初期贵州西部的大山密林里,父亲曾在千钧一发之际,亲手击毙正在侵害村民的猛兽,受到村民传颂赞扬。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浮夸风盛行之时,身处重要岗位的父亲,从党性原则和人民利益出发,不计个人得失,坚持实事求是,坚决抵制了浮夸冒进之风。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在工作期间,总是工作第一、公事第一,几乎没有关于家事的记忆。从十七岁参军打仗离别家乡,父亲只回过一次老家,那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爷爷从山东老家来贵州,父亲送爷爷回老家山东。父亲把想念亲人、思念故乡的深厚情感藏在心底,把为民服务、为公办事的激情挥洒在党安排的一项又一项工作中。

父亲用他的一生给予了我深刻的教育。父亲的一生,经历过战火的洗礼,他曾多次在不同的场合告诉我,革命战争使他的许多至好战友付出了生命。想到他们,父亲就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严格地要求他的子女。父亲在进入贵州后,一直作为党的基层领导干部,负责过不同方面的工作。他在和同事一起工作中,既注重团结,又坚持原则。和他一起共过事的同事,对他都极为尊重和爱戴。在对他人生的体会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思想境界和人生观。

父亲用他的一生给予了我深刻影响。父亲在工作期间,长期在外,很少回家。父亲离休前后,我已在外工作,很少回家。和父亲真正团聚的时间,细想起来,真的不多。虽在少年时,曾偶然听到过父亲给他所领导下的干部们作的报告,滔滔不绝、口若悬河,鞭辟入里、语惊四座,极具力量和鼓舞性。但父亲在家却言语不多,对子女极其温和。作为父亲的子女,我感到无限的幸福和骄傲。在我的记忆里,父母亲感情深厚,父亲从未对他的子女有过训斥之词,甚至连大声的语言都未曾有过。父亲爱他的子女,更多的是用共产党人的言行言传身教。

父亲虽已离世七年,但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仍然让我铭记,他的精神让我传承。

--> 2022-03-26 1 1 黔东南日报 c183728.html 1 怀 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