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杨胜梅) 近年来,台江县革一镇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为抓手,聚焦“效益提升、技术服务、产销对接、稳定增收”四个方面,全面激发农村经济发展新活力,着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模式”。
聚焦效益提升,把准产业选择“方向盘”。按照“长短结合、多产共生”的发展模式,构建形成以发展枇杷、稻+渔业为主导产业,中药材、食用菌、养蜂等特色产业的产业发展布局。2021年至今,累计种植枇杷规模达到3万亩;实施稻田综合种养项目面积达6048.8亩,年产水稻4386.5吨、稻鱼75吨,有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壮大。
聚焦技术服务,铺好产业发展“高速路”。围绕当前产业发展格局,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及黔东南州民族职业技术学邀请农业专家到基地开展枇杷和中药材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着力打造一批留得住的“田专家”“土秀才”,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大户的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2021年至今,组织枇杷种植大户到开阳县参加学习培训30人,组织桃树榜村大红桃、黄金桃种植户到三穗县半溪村学习30人,农业产业技术得到大大提升。
聚焦产销对接,打通产业发展“绿色道”。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村企联建运行模式,寻找稳定的市场销路,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由村党支部牵头引领,村级合作社负责申报资金和组织实施,依托合作企业种植管理经验和稳定的市场渠道,有效破解产业种植管理技术低、产品销售难等问题。根据本镇枇杷种植规模需求,积极引进冷链设施及深加工厂,消除农户后顾之忧。
聚焦稳定增收,架起党员群众“连心桥”。以“产业链”党支部为引领,采取公司运营、合作社组织、农户参与的“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运行模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共赢。同时,建立农户“土地流转+务工收入”机制,实现了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又能照顾家庭的双重目标,激发了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截至目前,共吸纳群众就业306人,人均每年增收约463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