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3月28日

我眼中的下司

下司古镇大门

文/杨育泽 图/姚 宁

以马尾河为纽带,集山水风光、古镇建筑和民族风情为一体的下司古镇,在过去一代又一代人的集体经营下破茧而出,恰如在丝绸被面上绣上精美图案似的,美如小家碧玉、俏如窈窕淑女、靓如出阁新娘。

笔者就它水韵和古韵这两方面谈一谈。

一是,水韵之美。

由于下司境内主、支流组成的水文脉络就像树的枝丫一样,尤其是古镇东侧平躺着一条波光粼粼、平湖一般的大河道,日日夜夜都倒映着岸上错错落落的房屋,因而,“山光水色共参差”的风貌和“一船划破水中天”的景致,乃是你踏进这里后扑面而来的第一印象,而当你迈步在江边时,就会产生“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感想。

呵呵,这跟美女们经常补水保湿而必定养颜美容的原理一样。而假如,它真是一张花容月貌美女脸的话,你摸起来就会有光滑湿嫩的感觉,半天不想放开手。

因而,它水韵风光的主基调有——河水滔滔、湖光潋滟、船只梭行、鹅鸭戏水、鱼虾游弋、丘峰倒影、水田万顷、垂柳依依、深潭浅池、奇石怪洞、悬泉瀑布、烟雨朦胧和如梦如幻等等。

也就是,它既有“一条大河波浪宽”的灵动,也有“众河曲似九回肠”的别致,“水灵灵”三字乃是它的内在灵魂,就像希腊女神相对于奥林匹斯山一样。

所以,走进镇子里,由于尽是云在水面“飘”、船在天上“飞”的景致,你会产生斑驳陆离、魔幻一般的感觉。

二是,古韵之美。

由于镇子内满是石码古街、古院古庭、古馆古庙、古桥古墓、古圩古巷、古墙古砖和古物古迹等遗存,分分秒秒都在彰显着明清遗风沉甸甸的底蕴。因而,它“满镇都是老一辈”的风采显得衣袂翩翩,并随着岁月的变迁而越发神秘,每推开一扇门窗时都会发出“吱嘎”的响声,都能让人体味到倚窗观水、侧耳听风、倾身闻语的感触。

呵呵,这跟老年人们因皮肤干燥而必然产生密集皱纹的原理一样。而假如,它真是一张饱经风霜老人脸的话,你摸起来就会有不顺畅的感觉,并很想去探究一番。

因而,它古韵风貌的主色调有——苍老码头、陈旧老街、幽深小巷、斑驳民宅、河埠廊坊、过街骑楼、弯曲石桥、曲廊亭台、粉墙黛瓦、朱漆柱棂、穿竹石栏、斗拱牙翘和雕梁画栋等等。

也就是,它既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满满大美,也有“墙里佳人笑”和“小轩窗,正梳妆”的清新小美,一帘幽梦就将今天和昨天分隔了起来。

概括地说,这一河水韵和一镇古韵,一动一静、一唱一缄、一柔一刚、一阴一阳,相得益彰、珠联玉映,令游人怡情!

就是说,你的体验会自然而然地往两个方向延伸——一头是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另一头则是看今朝旖旎风光秀。

下司的美,即各种赤、橙、黄、绿、青、蓝、紫的颜色荟萃得七彩缤纷、煞是养眼,令你目眩神迷。

比如,在水韵之色上,有青山、碧水、绿树、翠柳、青草、红花、蓝天、白云;在古韵之色上,有青楼、白墙、黛砖、灰瓦、红柱、彩梁、青石、蓝布……

当然,这里的美还因为下司古镇有着自己的小一环、小二环和小三环,它处在大都市和小乡村的中间地带,既没有批发二氧化碳的烟囱和厂房,也没有零售安全事故的土路和危房,而只有一条沥沥的清河和一座耄耋的边镇,符合“上有天,下有地,中间有着好空气”的逻辑,因而生态环境极佳,再怎么都是一人一狗一世界,一草一木一清心。

这里的景致,你可以不用打开照相机上的美颜功能,甚至在后期的PS上也可以少用几种功能。

这里的气候,夏天开着入户门就像开着空调。

这里的空气,让你吸进肺里就马上感到温润。

这里的水质,喝久了脸上皮肤嫩得像白豆腐。

这里的意境,让你给心灵放一次假、给烦恼划一条界线、给快乐加一个油门、给伴侣来一个久久的拥抱。

这里的意象,梦幻而又现实,野性而又文艺,让你登楼远眺、把酒临风,左一杯、右一杯,可找到瑞典的浪漫,可寻得巴黎的多情。

所以,在当今这个一二线城市容不下肉身、三四线城市放不下灵魂的时代里,曾有许多游客感慨:“下司如此多娇,引无数游客尽折腰。”

也有许多游客这样感叹:“到北京觉得自己官小,到广州觉得自己钱少,到下司觉得自己指数小。”

一句话,下司镇自古以来就秀美,美得可以用幻觉来形容。

--> 2022-03-28 1 1 黔东南日报 c183805.html 1 我眼中的下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