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贵和
岑扣是传统村落,隶属于黎平县地坪镇,从井郎分道上坡再走两三公里便到。
井迫山在黔东南来说并不算高,但如果从井郎河边爬上去,那就另当别论了。这里是贵州与广西两省的交界处,也是贵州省海拔最低的地方,137米的海拔与“云贵高原”身份的极不相符。
过了井郎桥,公路的海拔不断向上攀升,直到海拔近400米的岑扣,井郎桥与岑扣两地之间,相对高度达200多米。
陡,是岑扣给我的第一印象。山高坡陡、云深林密,岑扣就悬挂在半山腰上,犹如随风飘落的断了线的风筝。
我把车开到村“两委”办公楼前停下,刚打开车门,一个身着迷彩服的中年男子就迅速地走过来,并热情地与我们打招呼、握手。我问道:“你是村里的干部吗?”他回答道:“是的,我是岑扣村党支部书记,名叫韦仕华。”村“两委”办公楼旁的水泥坪地上人头攒动,半边场地摆着桌凳,还有几个中年男人在喝酒,另一半边场地上有几个中年女子踏歌起舞、扭腰摆臂,动作娴熟,那舞姿绝不逊色于城市里的广场舞大妈。
韦仕华听说我们是专程来看传统村落的,便说:“你们进寨子里去走走吧,有什么情况需要我们介绍的,我们全力配合。”
我们从古门楼穿过,走过一些狭长的屋檐巷道,爬过一些忽高忽低的石制阶梯,站在山弯的转折处,一幅生动的古寨画卷便徐徐向我们展开。房屋衔山倚石,各抱地势,穿枋吊柱,密集叠垛,下撑上拽,左勾右连。或斜或正,或抵或支,纠集成一堆一团、一簇一片,甚至分不清哪扇门进入哪个家,哪扇窗照亮哪间房。活脱脱一个“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的景象。从下往上看,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密瓦重檐,飞鸟难越;从上往下看,峭壁陡坎,“侧身西望长呲嗟”。更有甚者,两排长长的木楼在最高处倚壁飞挂,与山崖连成了一体,楼下吊脚立柱,一线长廊从柱边通过,远远望去,犹如悬空的天桥。
建筑群集高、陡、窄、险于一身,很好地展现了侗家人高超的建筑技艺,展示了木头的浪漫。
侗族是一个靠水而居的民族,多半喜欢把寨子建在河旁溪畔,水井、古树、木楼为伴,小桥流水人家,为何岑扣偏偏远离小河,将房屋建在山上?
“岑扣”是侗语,即山坳。其实这里地处井迫山山腰,两脉长岭左拥右抱,枫树、木荷、麻栎、板栗、杨梅等高大乔木连片成林,古木参天,浓荫蔽日。据说清朝以前,岑扣原本在山下水边,后来村里出现了几例麻风病,人们惊恐万分,视若洪水猛兽,避之唯恐不及,一下子四散分迁,形成了岑九、岑懂、岑扣和井郎四个小寨。后来有村民认为岑扣及其村东侧位置最佳,人们就陆续往这里迁徙,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岑扣村。
坐落在高山上的岑扣,严重缺水,没有河流和溪涧,甚至连一条引流的沟渠都没有,村内只有一口井,它是全村群众的生命源泉。可以想象得到岑扣人常年挑水拥挤的情景,每日天还没亮,井边就站满了排队取水的村民。挑水的担子穿过窄窄的巷道,在青石板上滴沥的水珠,洇湿了一个个短暂的清晨与漫长的黄昏。每当雨季来临,家家户户的屋檐下,整齐地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木缸木盆,它们承接的雨水足够缺水的家庭用好一阵子。随着村里通了自来水,家家户户安装上了水龙头,那口千年古井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悄然走进了岁月的烟尘里,陈旧如一张泛黄的茶色照片,成了岑扣人新生活的背景。
寨子坐东朝西,面向山坳,视野开阔,房屋均为木质结构,干栏式吊脚楼。村子内道路纵横,建有鼓楼两座。一座当作寨门使用,楼高仅三层,质朴而低调,袖珍而憨实。这里是村中人气最旺的地方,夏天人们喜欢在这里纳凉,冬天人们喜欢到这里烤火,传播最新消息、讲述逸闻轶事、教歌学唱练嗓子,嗑两把瓜子、沏几壶热茶,打发一段悠闲时光。另一座鼓楼位于村寨中心,纯木质结构,楼高五层。两相比较,这座鼓楼不仅居中,而且要显得高大气派和威严一些,主要用来商议村内大事,解决村里出现的各种矛盾纠纷、演唱侗族大歌、弹唱侗族琵琶歌等,是村子里的地标式建筑。
岑扣也与别的南部侗寨一样,对歌唱的热爱几乎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不唱歌无以家、不唱歌无以言、不唱歌无以德,把唱歌提高到道德层面,这让人十分惊讶。160多户人家的村寨,公认的歌师就多达50余人。这里的孩子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不管男女老少,张口就能唱,走路就能舞。也许是遗传基因,也许是山水灵气,也许是训练到位,那些喝过凉水、喝过米酒、喝过酸汤的男人女人们,练出了一副副好嗓子,婉转动人,恍若天籁,令人陶醉。
每当夜深人静,你走过村寨小巷时,往往会听到“吱吱”的纺车声伴随着悠扬的侗歌声,从一扇扇雕花的木窗里缓缓飘出。那样的僻静乡野,那样的漫漫长夜,那样的婉转歌声,最适宜重温一段沁人的时光旧梦。
然而,岑扣的侗歌在婉约之余,更多展现的是豪放的一面。岑扣常组织村里的歌队到周边村寨作巡回演出,与其他村寨歌队切磋技艺、交流感情。他们深信“水不打不浑,人不走不亲”的道理,与邻村邻寨相处得十分融洽。正因为唱歌,岑扣村民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县的群众十分亲密,在贵州省黎平县地坪镇尚未实行农村电网改造时,他们于1998年就早早地接通了广西电网,成为地坪镇第一个接上国家电网的村寨。
音乐不分民族、没有疆界,这是传统岑扣给我们的又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