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王晓敏) 近日,在榕江县仁里水族乡党民村林下板蓝根种植基地,村民们正抢抓有利天气,忙着除草整地、挖坑投苗、施肥盖土,一片繁忙景象。
党民村天气湿暖,土壤疏松肥美,适合种植板蓝根,加之板蓝根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好,一年可以收两茬,枝叶能制作蓝靛膏,根部具有药用价值,该村将闲置的林地资源统一流转到村集体公司,再由村集体公司统一规划反包给村民,通过“反租倒包”,集中规置,形成连片规模效应,打造林下板蓝根示范基地。
板蓝根种植需要大量人力,这就给周边的群众提供了就业机会。“我家里有老人孩子需要照顾,出不了远门,现在到种植基地干活每天有120元的收入,既能照顾家又能补贴家用。”村民潘老飞高兴地说。
入春后,党民村以“公司+村集体公司+种植大户”的模式实施种植板蓝根200亩,通过和龙头公司签订订单式保底回收销售协议,既让种植户无后顾之忧,又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我们村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大力发展林下板蓝根经济,不仅让村里的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也吸引了许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家创业,乡村振兴更有盼头了。”村集体公司负责人潘世周说。
据了解,今年以来,仁里乡按照“党支部+村集体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施种植1000亩板蓝根,通过“反租倒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盘活了村里的闲置林地资源,同时让群众就业收入有了保障,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