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陆波) 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法治宣传教育,提高普法效果,雷山县充分发挥少数民族民歌普法特色优势,采用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又融入少数民族文化的普法模式,“少数民族语言+民歌”普法的方式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截至目前,雷山县共建成国家级、省级、州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6个,西江“美丽·初心”调解中心被评为2016-2020年全国普法先进单位,县司法局被评为贵州省2016-2020年普法工作先进单位,2021年,雷山县城乡法治文化带被命名为贵州省第一批法治文化基地。
“双语”普法进农家。以苗汉“双语”形式演绎、讲解法律知识,录制成固定普法栏目“小雷微普法”,以广大农村群众为主要受众,实现农村专项普法开新局,回应了人民群众新期待。2021年录播13期以民法典、预防电信诈骗等法治宣传栏目,通过电视、公众号、“村村响”广播等形式宣传到全县各村,切实增强了少数民族群众法治意识。
山歌普法入民心。利用各乡镇赶集日,现场开展“山歌普法”活动,以民歌、苗歌、山歌普法形式,将法治与传统文化和村规民约中的邻里和睦、婚姻和谐、赡养抚养、尊老爱幼等良好道德习俗互相融合,将法律条款转化为群众日常语言,并邀请苗歌歌师、山歌爱好者进行演唱,受到群众好评。
民族节日普法有温度。创新普法新形式,充分利用民族节日活动平台深入普法。如2021年11月,邀请县苗学会的专家唱着飞扬的苗歌,走进郎德镇乌流片区第54届鼓藏节,内容以民法典等重要法律法规知识为主,结合法律知识竞答、现场法律咨询等内容现场开展丰富多彩的普法活动,深受群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