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3月29日

浅析互联网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融合策略

○ 凯里市第七小学 周 敏

互联网时代让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教育教学领域亦如此,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迎来了创新改革的机会。在此,对互联网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融合策略浅做分析。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重视程度不足

在小学阶段,学生年纪较小,因此关于道德品质与法治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也能产生长远的影响。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小学的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与积极的法治意识,应当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但是实际上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小学只重视需要参加考核的学科,道德与法治课程并不受关注,很多时候只是流于形式。这样一来,无论是师资配备还是教学支持都严重不足,无法发挥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育作用。

(二)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行,社会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关注程度不断增加。新课改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从多方面保障道德与法治课程活动的实施与开展。但是实际上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很多时候都流于表面,教师在教学时常常照本宣科,对教学内容也没有完全、准确地理解,没有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与意义,只是单纯传授知识,让学生被动地学习。除此之外,部分小学甚至没有专业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很多时候由班主任或是其他学科教师兼职教学,在互联网应用上也不够熟练,没有真正与课堂实现融合,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无法实现其应有的效果,整体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三)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固化

当前阶段,仍然有部分学校受应试教育影响,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模式方面呈现陈旧、固化的特点。在新课改背景下,固化的教学模式也成为教学方面的阻碍。教学模式受教学理念影响,这就说明其教学理念也是固化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讲,道德与法治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应试压力是比较小的,但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是比较陈旧的。即使信息化教学已经逐渐进入课堂,但教师并未基于此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以往的课堂上,教师是绝对的主角,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被动地听。在这种常态之下,师生互动贫乏,教学质量和效率难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也很难有参与感。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新课改理念、多媒体设备都在逐渐进入课堂,但受固化的教学模式影响,想要从根本上优化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很有难度。

二、互联网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合的重要性

(一)帮助学生理解

小学生正处于培养思维能力的初始期,在学习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知识点时常遇到阻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点就有着明显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其理论知识时会感觉困难重重。互联网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该问题。教师可通过图文、视频等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二)拓宽学生视野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会涉及多领域内容,如地理、历史、法律等,学生学习跨度较大。互联网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在道德与法治知识点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学生理解起来会更顺畅。

(三)突出教学趣味性

在以往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课堂缺乏活力。而互联网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融合促使教师创新教学方式,以多种趣味性形式直观地表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能增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效率随之提升。

三、互联网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融合策略

(一)情境创设教学

互联网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融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教师需结合学科特点,借助网络教学的优势,促进学生参与课堂,调动其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情境教学法是经过无数次实践与考验的优秀教学方法,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一些贴近小学生生活的内容作为教学素材,拉近小学生与课堂的距离。这样一来,小学生会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充分理解教学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多思考,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在实际课堂上,教师可利用互联网设备播放图片视频等,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二)教学引导实践

课堂上,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更是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能够应用于生活上,从思想和思维上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相关内容的影响。教师也应以此为目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灵活应用相关知识点。通过多媒体设备或者互联网教学平台引用一些实例,让学生能够拥有实践的平台。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联系生活,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学习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点。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全面地理解道德与法治课程,也会更期待新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关爱家人与伙伴相关内容时,可以先利用网络搜索相关的事例,并在学生观看的时候适当提示,让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对教学内容有初步了解,形成关爱他人的思想。教师也可选取一些时效性强的事例,让学生在课堂上深入体会其意义。例如,教师可列举在抗疫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人物身上发生的事情,促使学生学习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加强内容解读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会教授给学生多领域多类型的知识点。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不同层次的知识点,掌握好相关重难点,让学生能够深入地进行学习,提高课堂质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在互联网上搜集选取不同的案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如此,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我们生活的地球”的内容时,可以根据所讲内容在网络上搜集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学习。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探月计划有关视频,和学生一起观看太空画面等等。学生不仅可以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之处,也可以拓宽视野,激发国家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真正热爱我们所居住的蓝色星球。

四、结语

互联网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融合,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尝试,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但是,教师不能掉以轻心,应不断创新和优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合理地利用网络,进而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 2022-03-29 1 1 黔东南日报 c183960.html 1 浅析互联网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融合策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