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曙光
据报道,最近有位领导同志情真意切地谈到,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少应酬,小心各种各样的“饭局”,避免“吃”出事情来。
由此不禁联想到,为何一些领导干部饭局多,说白了,当然是请客的人有求于他们。也许有人会说,领导干部也是人,同样要食人间烟火。可你想过没有,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毕竟有限,每天周旋于饭店酒楼之间,还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民生,会不会助长腐败行为的产生?在推杯换盏之中,往往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办了违反原则的事情。
自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迎来了社会各界一片叫好声,很多党员干部拍手称快道:“终于不用沉浸在各种‘局’中看人脸色、浪费时间、‘酒精考验’了。”一时间,大家普遍感觉身体油脂少了、面色红润了、精气神通透了。一股清风正气席卷中国大地,管住了公款吃喝、管住了奢侈浪费,最为重要的是管住了广大党员干部思想上的“阀门”。
然而,至今仍有一些地方少数干部管不住自己的嘴巴还在顶风违纪,依然变着法儿动用公款吃喝,城里不行就跑到乡下,山庄不敢去吃,就把从山庄里烧好的菜转移到农户家里进行吃喝。针对这种顶风违纪和管不住自己嘴巴的干部,纪检监察部门应多一些明察暗访,严厉查处,毫不手软。
针对饭局问题,吉林省纪委监察厅列出了公职人员不准参加的20类饭局,其中包括:上下级之间搞互相吃请、同城之间安排公务用餐、接受基层单位吃请。其中,每一项不准参加的饭局后面都有一个“条规释义”,细致介绍了具体情况。如此细致,是不是小题大做呢?回答是肯定的——绝对不是。
饭局虽小,廉洁事大。习近平总书记曾提醒各级领导干部:“少出去应酬,多回家吃饭。”所以,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随意接受他人的宴请,少赶不该赶的饭局,而应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为民办实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