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龙场镇中心幼儿园 杨丽萍
传统的应试教育阶段过度重视考试成绩,教育压力有可能影响幼儿今后的发展,减少过度培训引发的成长“透支”,关注幼儿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落实“双减”工作目的就是要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导向。随着“双减”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孩子的成长包括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越来越受重视,小学教育则侧重于对行为的规范以及知识学习,因此两大阶段的有效衔接不容忽视。许多幼儿园以及小学开始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通过双向互动以及交流来积极承担各自的育人责任,更好地彰显现代化育人理念的重要作用及优势。
一、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全面素质教育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对幼儿园教育的要求也不只是停留在知识的启蒙方面,而是更加注重幼儿的能力成长,但是仍有部分幼儿园和幼儿教师的观念更新不及时,他们认为幼小衔接需要衔接的是知识,进而在实际的指导中会过多地为幼儿讲授小学阶段的知识,使得幼儿园大班的教育过于“小学化”,这不仅影响幼儿的能力成长,不符合幼儿认知的知识教学,还很容易让幼儿产生学习畏难和抵触情绪,影响其对知识的学习兴趣。
二、“双减”背景下构建幼小科学衔接机制
(一)注重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生活和学习行为习惯的主要途径,在组织开展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时,教师也要善于将其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的始终,引导幼儿在具体的事物、真实形象的环境、有趣的教育活动中去感知小学与幼儿园生活的差异,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进一步提升幼儿的适应能力。以笔者所在的幼儿园为例,幼儿园领导会主动与本园区附近的小学合作,协调双方的时间和教学任务,即要求幼儿教师以班级为单位、分批次带领幼儿去小学校园参观,使其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与讲解之下,真切感知小学校园的环境,感知小学生的作息时间和纪律性。还可以组织幼儿站在小学生的队伍后面,跟随他们一起做广播体操,使其在学习大哥哥、大姐姐动作的同时,能够真切感知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不同,同时也使小学生能够从心底里产生对幼儿生活的憧憬,渴望参与幼儿生活,不再惧怕或者抵触幼儿生活。
(二)有效利用家庭教育力量
幼儿园要和家庭联合起来,幼儿园教师要加强与家长沟通,共同帮助幼儿完成幼小衔接的阶段性教育。对于幼儿园来说,可以定期为家长开展“幼小衔接教育重要性”专题讲座,让家长树立幼小衔接教育的教育理念,帮助家长能够重视孩子在成长中的关键转折期,幼儿园要积极为家长提供学习和经验交流的机会。对于家庭教育来说,家长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是最了解的,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自身性格和特点,帮助幼儿及时地调节情绪,加强对孩子自理能力的锻炼。因此,家长尤其要注重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渗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观念,帮助幼儿在生活技能方面进行加强训练,不断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这对幼小衔接教育有很大的帮助。
幼小衔接是幼儿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作为新时期的幼儿教师,我们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的兴趣为导向,有意识、有计划地组织开展一系列的幼小衔接教育活动,以在帮助幼儿建立规则意识、掌握必备知识的同时,借助家园教育力量,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提升幼儿的适应能力,使其不仅能够顺利度过幼小衔接适应阶段,还能够以饱满的状态参与到小学的学习与生活当中,帮助其战胜学习生涯中的第一个“小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