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3月31日

秦福:太子参种植的“土专家”

○ 通讯员 潘胜天 杨晓松

清明时节,越冬的太子参进入生长期。黄平县一碗水乡杨龙坪村太子参种植示范基地在村民的精心管护下一派生机,孕育着村民们今年增收致富的希望。

“太子参开花前,在为其除草的同时,还要及时进行根外施肥,才能使其有较好的增产效果。”杨龙坪村党支部书记秦福带领十几个村民正在给示范基地里的太子参追肥,他毫无保留地向村民传授自己的太子参种植经验。

秦福不仅是杨龙坪村党支部书记,更是一名党员致富带头人,他种了十多年的太子参,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掌握了不少“诀窍”,对整地、施肥、除草等环节都有独到的见解,成了村民信得过的“土专家”。

杨龙坪村旱地多水田少,过去以种植玉米为主,每家每户辛苦一年种植的玉米亩产值不过在500元上下,村民的经济收入较低。秦福不满于传统农耕所带来的收益,率先在村里试种太子参,在不断摸索中挖到了“第一桶金”,修了砖房、买了车,步入了小康生活。“种植太子参只要管护得当,亩产值一般在5000元以上,是种植玉米的10倍还多。”秦福说,今年他除了在村里的示范基地种植20余亩太子参外,还外出承包土地种植50多亩,他的目标是年收入达到50万元。

村党支部把善于思考、乐于助人、勤劳致富的秦福培养成为一名共产党员,2020年,他不负众望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一人富不算富,要带大家谋出路。”走上村党支部书记岗位的秦福这样说。他采用“党支部+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支部带大户、大户连小户、强户帮弱户”,以点带面,抱团发展,把太子参种植发展成为村民致富的产业,深受群众拥护。

“技术是太子参种植的基础”,为了确保太子参种植户利益,秦福以村党支部书记和党员致富带头人的身份,不定期组织种植户开展技术培训、经验交流,尽量降低太子参种植风险。曾经是贫困户的村民林成利发自内心地说:“太子参种植要技术,我怕担不起风险,一直不敢种,前年在村支书的鼓励下,我家尝试种植5亩,在太子参管护过程中,村支书又到地里来手把手指导,一路顺风顺水,收获的太子参晒干出售后,当年增收30000多元,在那以后我家年年都种植太子参,这几年的日子是越过越滋润了!”

村民林成利绝非是杨龙坪村的个例,通过近年来的发展,太子参种植已成为杨龙坪村的主导产业。秦福介绍,2021年,杨龙坪村太子参种植基地32个,面积820亩,覆盖农户368户,户均收入13000余元。今年目前种植太子参1130亩(其中村外承包土地种植730余亩),覆盖农户490户,预计户均收入16000余元。

--> 2022-03-31 1 1 黔东南日报 c184107.html 1 秦福:太子参种植的“土专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