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3月31日

万开勤:养牛奔富路

图为万开勤在山坡放牛

○ 通讯员 潘宗旭

三月阳光明媚、草木茂盛,正是放牧的最佳时节。三穗县台烈镇寨头村村民万开勤赶着十几头黄牛来到山坡河谷放牧,只见上游是清澈的金昌沟水源水库,下游是产业基地和青青的草场,牛儿正在山坡上悠闲地吃着青草。

“我养的是经过改良的本地黄牛,牛吃的是山坡上自然生长的草料,肉质细腻紧实,销路不愁。”万开勤指着远处的牛群说。每到清晨,他就打开牛圈,吆喝着把牛赶进山林里,他则紧跟在牛的后面,不时掏出手机上网学习养牛知识。

据悉,万开勤养殖的是经过品种改良的本地黄牛,他坚持山林放养,牛吃着野草长大,他养殖的黄牛数量始终保持在10头,每头黄牛平均售价为9000元,一年纯收入近60000元。他从2013年开始养殖黄牛,已经坚持养殖了9年,是村里的养牛大户。

2013年,常年在外务工的万开勤回乡,他本来只是想暂时回一趟家,但看到家乡漫山遍野青青的山坡,便萌生了养殖黄牛致富的想法,说干就干,他立马贷款买了3头黄牛犊,开始创业。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本以为靠着勤劳就能养牛致富,但创业之路却并不一帆风顺。虽然从小就与牛为伴,具有一定养殖耕牛的经验,但是想要靠养牛致富并形成一定养殖规模,还是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创业第一年,因为管理不善和养殖方式落后,养牛经济效益并不是很好,虽然收回了一些成本,但收益与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并不成正比。后来,他请教镇上的农业服务中心技术员,并得出结论:牛的品种不好,需要改良。

科技领航,品种改良。找到了症结所在之后,万开勤又购进了3头能繁母牛,并从邻村颇洞村请来专业的牛品种改良兽医师吴学全全程指导,利用牛品种改良冻精配种技术,给3头母牛进行人工授精,改良下一代。经过改良的牛耐粗饲、生长快、肉质鲜美,同样是放养在山林,要比未经改良的牛早出栏两个月,当年所产的3头牛犊,养殖半年后就可以出售,3头牛卖了近20000元。

尝到甜头后的万开勤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并把主意打到了优质牧草上,他利用撂荒地种植牧草,以满足牛一年四季的鲜草供应,促进牛生长。如今,万开勤的养牛场常年有4头能繁母牛,一年能保证牛出栏6头,产值达50000余元。

“你看,这些头上有花斑的小牛犊就是二代杂交牛,是用西门塔尔牛作为父本和本地黄牛杂交所生。等牛长大后再杂交一次,所产下的就是全身花黄相间的‘三元牛’了,‘三元牛’比‘二元牛’的骨架大,更好养活,经济效益也更高。”万开勤对笔者侃侃而谈,经过多年的黄牛养殖实践,他已经积累了先进的林下养牛经验,并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牛得病少,很好养活,只要掌握了牛的生长习性,养牛致富不是梦。”华侨城驻寨头村乡村振兴第一书记张建华表示,寨头村即将对村里的山林进行深入摸底调查,作可行性研判后,拟把林下养牛在村里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台烈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养殖业,串联起一条生态优先、科技富农的山地养殖新路径,“牛”气哄哄奔富路。

--> 2022-03-31 1 1 黔东南日报 c184109.html 1 万开勤:养牛奔富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