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江县加鸠镇中心小学 柴 培
合作课堂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提升,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路径之一。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时期,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应该多加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汲取知识,从而体会到团体精神的重要性。
一、利用合作课堂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小学生处于活泼好玩的时期,各个方面发育不成熟,对外界新鲜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世界充满了求知的欲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好好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利用小组合作模式来组织学生集体学习,当学生感受到浓烈的学习氛围之后,会专注自己,由此对数学合作课堂产生兴趣。例如,在学生学习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中将学生进行分组,先带领学生复习口算方法的过程。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懒羊羊要去旅游,可以坐什么交通工具去呢(出示六种交通工具的图片)?教师以学生喜爱动画片中的人物懒羊羊创设情境,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和学习兴趣。之后进行问题式教学:懒羊羊出发时给灰太狼看见了,于是灰太狼去追懒羊羊,灰太狼骑自行车追,1小时约行16千米;懒羊羊坐在特快列车上,1小时约行160千米,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怎么列式?如何计算?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进行讨论,探究这些问题的答案。小组集体讨论,每个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由于学生之后要在小组讨论中发言,所以会积极阅读课本,并且因为小组合作环节而感到新鲜,从而对本节课产生兴趣,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归纳能力。
二、 利用合作课堂引导学生参与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利用小组学习模式开展一些计算问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通过小组知识问答的互动,可以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具体的了解,让学生在竞答的环节中加快自己大脑的运转,积极地参与到计算的过程中,勇于回答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问题回答的正确率,有效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例如,在学生学习五年级数学上册的《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对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有了一定的掌握,教师为学生开展小组竞答环节,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教师为学生设置连连看的比赛活动,给出学生几组互相对应的数字让学生比赛,用时短并且准确的小组获胜。教师在竞赛中设置关于小数乘除法的运算法则、小数乘法积的小数点的定位、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在小数乘除法中的应用。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在竞赛中进一步发展自身的数感。教师鼓励其他学生在课堂计算比赛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三、利用合作课堂强化学生思维
教师应该掌握学生合作交流的节奏,合理掌握教学方式,做教育教学的控制者和指导者,指引学生前进方向,也要引导学生在教学中紧密联系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使学生通过合作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做进一步的研究,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充分掌握知识,从而使整体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共同学习中,能够互相激发自己的潜力,从而达到思维强化的目的,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学生学习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确定起跑线》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跑道的结构,出示校运会100米比赛和400米比赛的场面,组织学生小组们交流在起跑线上发现的情况,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起跑场景,比较不同点,从而引入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小组交流合作观察跑道图,说一说每一条跑道具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内、外跑道的差异是怎样形成的?学生充分交流得出结论,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利用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教学,促进自己和学生共同进步,不断地总结问题,开发学生的多元化思维,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不断地提高合作团结意识和思维逻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