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平县九潮镇吝洞小学 吴宪良
笔者是乡村小学高年级的一线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已经十多年,深深体会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乡村小学高年级写作能力提升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在教学中,笔者严格按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理念进行教学,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总结出乡村小学高年级作文训练的方法。
一是审题。审题步骤一般可以这样进行:理解题目含义,确定文章中心,圈定选材范围,选定文体。例如《家乡的风俗》,风俗是指与民族文化有关的风俗习惯,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然后,根据这一中心圈定选材范围。有些题目,本身就是双关语,其意义既有实指的具体的事物意义,也有虚指意义。例如,“路”的含义,一是指地下的来往通行的地方,也指思想和行动的方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生之路。接着,选择好它的具体含义,确定你要表现的主题。
还要审出题目中的修饰性词语的限定意义。有些题目或是偏正结构,那么那些起修饰作用的定语或状语就是审题的关键。还有一些题目或话题,不是偏正结构而是动宾结构,这种情况下一般审题的突破就在动词上。有些题目或话题,可能是一些介宾结构,也可能是一些表条件的词语,但命题人的话没有说完,后面留下了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这样的题目或话题,审题的重点就是审出那些命题人没有说完的话。
二是确定中心。中心明确是作文是否成功的重要内容。也就是说,自己的文章打算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叙述才能做到有重点,条理做到有层次,读者才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对于命题作文,审查作文要求先确定中心思想,然后组织写作材料;对于半命题作文,在审查作文要求时,要特别注意隐藏较深的语句,从中挖掘作文的中心,然后组织写作材料。一般来讲,小学生作文由于篇幅的限制,最好能确定一个中心思想,切忌“多中心”,否则,文章会给读者泛泛而谈的感觉,成了一盘散沙。
三是选材。学生写作文不仅要题材新,做到“人无我有”,而且这个题材要能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具有比较鲜明的教育意义的主体思想。然而,小学生每天的生活无非是从家里到学校,再从学校到家里,哪来那么多新奇的写作素材?他们的知识水平、抽象概括能力很有限,如何教他们去选择,确定具有典型意义的题材?如果以这样高的标准来要求他们,只能使他们感到写作文太难了。久而久之,学生就视写作文为负担,毫无乐趣可言,从而形成怕写与不会写的恶性循环。所以,有的学生就造一个故事,编一段情节,有的甚至干脆从作文书中“借”一篇来,老师看了也许挺满意,但这样却滋长了学生说假话、空话、大话的不良风气。
第四是结构。在结构上,文段在开头,要求起到的作用是:总起全文、为下文做铺垫、形成悬念、奠定感情基调、照应题目。文段在中间,要求起到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照应上文、引起下文。文段在结尾,要求起到的作用是:总结全文或照应主题或首尾呼应、深化主题、升华主题。总体来说,小学生作文的全文结构一般为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无论是写人还是叙事,我们都需要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这中心就是记叙文要展现的核心,将核心内容放在记叙文的开头,开门见山地点明文章的中心,是总起;而放在写人叙事的结尾处加以强调,是总括。总分总之间必须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分述部分要围绕总述的中心,写出人物性格,突出主题。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作文结构方式。不过其他的作文结构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似乎难了一些,在这里就不讨论了。
乡村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是一个重点中的重点,语文老师一定得在这方面多下苦功夫,用作文训练方法来辅导学生,用写作技巧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多看书,多练笔。当然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兴趣了,才会用心写作,才会写出好作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语文的总体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