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平县城关第一小学 龙忠平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战略工程,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和未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完善德育评价。《方案》明确提出,根据学生不同阶段身心特点,科学设计各级各类教育德育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亦属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应有的题中之义。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意义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阶段,他们的身体年龄和心理年龄都是不成熟的,他们对于任何事情都抱有好奇心,喜欢看别人做什么,然后跟着模仿,如果学的是好的方面那是再好不过了,但是小学生并不会辨别是非,对于人们的行为没有准确的判断,这就导致小学生学习别人的结果有了不确定性。因此,对小学生进行道德建设势在必行。
小学生的法治观念也很弱,他们并没有对此有清晰的认识。小学生认识世界、学习知识要么就是在学校里,要么就是在家里,但是在这两个环境里,很少对小学生进行法治知识的宣教。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要求教师开展小学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的相关教育课程,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水平。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主要目标是为了塑造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此促使学生思想的不断进步发展,养成其远大的道德与法治理想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思想端正、能够给社会带来贡献的优秀人才。因此,这就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实现这一目标。
二、渐进式教学的理念渗透
教育是一门良心活,绝不是简单的三下两下就能达到某个阶段和水平的,它靠的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渐进式”教学法是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它产生和形成于我国深厚的文化背景中。它的做法就是教师像剥笋一样一层一层由表及里、由近及远、精雕细刻地讲授问题。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我们教师要想办法化抽象为具体,让教学生动起来、真实起来,尤其要让小学生感兴趣起来,在寓教于乐的环境里渗透到心智的成长中。
正如教育大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生活即教育。”通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采取生活化的教学策略,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整合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习中。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强调:“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于生活的体验,认知与感悟。”道德与法治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生活化教学立足于儿童真实的生活世界,引导他们进入自己的生活去观察和体验,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形成。
三、“校本教材”的挖掘与运用
以黎平县城关第一小学为例,“校本教材”在道德与法治教育方面很好地体现了生动性、兴趣性和创新性的课程价值。
在基础教育阶段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道德与法治观念培养为目的的综合性课程。生活化教学是素质教育理论实践的产物,广泛运用到各个学科教学中,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基础,促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确保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更具有实在意义和价值。
诚然,我们所理解的“校本教材”并非是一本教案或课编,它广泛指的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地方资源,让孩子从熟悉的生活场景里找到学习的真谛以及砥砺的方向。这样一来,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发展教材内涵的情境因素,有机地营造和渲染出一种让学生感到美好、亲切、喜爱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其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
针对当前教学现状来探析教学实践,我们需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要善于讲身边的真实故事。例如,黎平、从江、榕江等侗族地区广为流传的《珠郎娘美》侗戏。这部侗戏是根据发生在清朝乾隆年间贵州从江和榕江两地的真实爱情故事改编,讲述的是主人公珠郎和娘美为争取婚姻自由而双双远离家乡后又遭恶霸残害的凄美故事。它是当代侗族文化宝库中一笔珍贵的文学遗产,是封建时代侗乡男女青年渴望自由、追求平等的呐喊。其中的娘美形象,展现了侗族女性为平等而抗争的英雄形象,象征着侗族妇女勤劳、智慧、善良而不屈的性格。它也被誉为侗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从而,让学生在热爱家乡文化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产生了心灵美,逐步达到了行为美。
再则,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让世界惊叹。教师要让学生通过收看“天才少女”谷爱凌 、一飞冲天的智取威山的“小栓子”苏翊鸣的精彩运动镜头,来感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实现渐进式教学渗透出来的闪光点。
综上所述,小学是学生学习路程中最基础的阶段,教师的责任很大,教师要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道德和法治的观念。小学教师是小学生学习的指引者,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在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法治教学。我们要把道德的美、心灵的美种养在幼小的心田里,让小学生拥有道德亮光的一片晴空,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将会快乐一生、终身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