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姜学维 张秋姝
2021年9月,台江县城关三幼中(二)班转来了一位广东省佛山市姓朱的小朋友,这本来是一件很寻常的事,但在老师们了解到小朋友转学的原因后,心情变得不淡定,由衷地对小朋友及父母产生了满满的感动与敬意。究竟是什么样的动力,让这一家三口放弃优越的环境,来到苗疆小县?
“朱老师,现在佛山市结对帮扶黔东南州,我们学校需要选派优秀教师到该州的台江县去支教,不知你和你的爱人陈老师是否有意愿去帮助那里的孩子……”
2021年7月21日晚上9点过,刚回到湖南老家过暑假的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高级中学朱松林和陈彩娇接到学校领导的电话。当晚,夫妻俩彻夜未眠。一方面,上有年近八旬的老母亲、下有即将读研的大女儿和刚上幼儿园的二女儿,如两人去支教,家里老小谁照顾,如一人去支教,那谁去谁留?另一方面,农村出生的他们,内心深处有着支援西部教育事业发展的情结,他们深知山区的孩子是多么的渴望知识,多么希望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经过一宿思考和抉择后,他们第二天回复了学校领导:“我们愿意去支教,一家三口一起去贵州。”
就是这样一句干脆利落而又顽强坚定的回复,朱松林和陈彩娇与台江教育事业牵起了深深“育人线”。决定前往台江县支教后,他们马不停蹄地安顿好母亲、大女儿的生活学习,回学校交接工作、办理相关手续……
2021年8月15日,来自佛山五区的45名支教教师怀揣育人情怀,顺利抵达台江县,开启了在台江县民族中学、中等职业学校、第三中学、施洞中学“组团式”教育帮扶模式。朱松林和陈彩姣夫妇等17位老师组成一个小分队,进驻到台江县民族中学,在这里开展支教工作。小女儿也在台江县开启了“求学”之旅。
台江县民族中学是台江县唯一一所普通高中,共有58个班级、3000多名学生、179名专任教师,师资力量明显不足。朱松林勇挑重担,任起三个班的化学教学,兼高一化学备课组组长,并且每周要组织一次教研活动。陈彩姣担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兼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他们积极与本地教师一起,开展交流经验,集体备课……把佛山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日常教研教学融入到台江教学中,通过共同努力,潜移默化地提高学校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还要定期开展教育学习理论,研究课改,想办法提升年轻教师的教学软实力。
在教学之余,朱松林、陈彩姣夫妇经常带着小女儿随支教团队一起深入大山,到贫困学生家家访,虽然山高路弯坡陡,女儿晕车呕吐,但他们依然克服重重困难,和支教团队老师一起将问候和温暖送到贫困学生家中,他们把问候化为鼓励学生好读书、定方向、立大志,最终实现人生理想的前进动力。
“到台江来支教虽然辛苦,但是我们正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内心是充盈和喜悦的!在支教的路上,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弱的,但一群人的力量却是强大的,相信一批又一批的佛山支教老师必定会将佛山先进教育种子撒到台江来,如果再来一次选择,依然会说‘我们愿意去支教,一家三口一起去贵州’。”朱松林和陈彩姣抱着可爱的小女儿深情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