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岑巩县实验幼儿园 黄俊姣
随着社会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将年幼的孩子留给年迈的父母或其他亲戚照顾,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的比例在逐渐增大。幼儿年龄较小,独立自主能力差,身体抵抗力较弱,并且好模仿,判别是非能力差,很容易学会一些不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这样对幼儿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一、农村留守未成年人的卫生习惯问题
1.个人卫生
(1)头发清洁程度
幼儿每天活动量大,排汗较多,相对头发出油就比较多,所以就需要每周清洗3—4次,保证幼儿头发干净,这样才不会生寄生虫。可是留守未成年人很难做到每周清洗3—4次头发,他们都是因为父母工作忙才留给爷爷奶奶照顾的,很难达到要求。
(2)刷牙漱口习惯
父母出门工作长时间不在家,孩子交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溺爱孩子,经常给孩子买糖吃,而且早晚从来都不给孩子刷牙,餐后也没有养成漱口的好习惯,久而久之,孩子的牙齿逐渐变黑,有些甚至在还没到换牙时期就开始掉落了。
(3)衣物清洁程度
因为小孩子整体喜欢乱跑,在地上趴着玩、滚着玩,吃饭时米饭掉在衣服上,你给他换一件干净的衣服没过几分钟就又脏了,还不如把一件衣服穿“脏”后再换。那些老年人意识里的“脏”和我们认为的不一样。殊不知这样的衣物会沾染上很多细菌,几乎是细菌最喜欢的“藏身房”,给孩子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隐患。
(4)洗手习惯
关于洗手这个常规活动,从小班到大班一直在强调,大部分幼儿在家长和老师的配合下基本养成了饭前便后洗手,玩完玩具后洗手的好习惯,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幼儿在家中家长没有及时给幼儿强化洗手的意识,导致幼儿经常饭前便后忘记洗手,有些甚至在老师三番五次提醒下也不愿意去洗手的。
2.社会卫生
(1)乱扔垃圾
每个班级里都有垃圾桶,但是经常会发现垃圾桶外面或是地面上有垃圾,有些是午点包装袋,有些是小纸屑。根据各年龄段老师反馈情况来看小班幼儿这种现象比较多,到中大班在老师多次提醒下他们逐渐养成了不乱丢垃圾的好习惯。
(2)捡地上的东西
农村老年人很多都有一种意识,掉在地上的东西捡起来吹一吹或是在衣服上擦一擦就又可以吃了。被爷爷奶奶带的孩子慢慢地也学会了这一行为。
二、培养农村留守未成年人卫生习惯的对策
1.幼儿园方面
加大对留守未成年人的关注力度,教师应更多地关注留守未成年人的生活情况和心理变化,增加感情投入,让他们在幼儿园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班的温暖。
老师要注重培养留守未成年人的卫生习惯,可以通过绘本阅读讲解这方面的知识,使他们了解自己的坏习惯所带来的不良问题和影响,渗透良好卫生习惯的知识。教育幼儿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也要用水洗手。教师要告诉幼儿讲卫生爱清洁、勤洗手、剪指甲十分重要。每天通过晨检促使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2.家庭方面
监护人要增强责任感,重视留守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由爷爷奶奶照顾的留守未成年人不讲究卫生甚至不知道怎样讲究卫生,导致卫生习惯很差。幼儿的父母应该多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参与孩子的成长,创设良好卫生的家庭环境,关注幼儿的成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长在家中与幼儿相处时更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卫生习惯,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并且要时刻注意幼儿的卫生行为,及时制止其不良行为的发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3.家园合作共育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我们发现许多家长首先就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儿童每天在家中的时间较长,家长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因此,他们在看到家长的一些不良卫生习惯的时候,并不知道哪些是不好的,是不卫生的,他们也会照着做。这就需要家园间加强联系,了解家长的卫生习惯,并向家长也灌输关于良好卫生习惯的知识。
幼儿园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情况,家长也要密切关注幼儿的发展情况,及时了解才能及时与幼儿沟通,避免幼儿养成不良的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