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4月09日

教育学生需要“爱”

○ 三穗县城关第一小学 吴启梅

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笔者的生活中总会得到很多人的爱,为了将得到的爱转化为正能量,从参加工作那天起,笔者就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要以教育学生为本,敬业奉献,让笔者的真爱去滋润学生那份干涸的心田,去感化学生、教育学生。

春雨能温暖冰封的泥土,朝阳能抚慰心灵的湖水。爱学生是每位教师必备的道德修养,因此笔者特别关注那些有“苦难”的特殊孩子。笔者也是孩子的家长,更能体会到孩子的心情和感受。作为教师有责任为他们抚平岁月摧残的沧桑。记得有一次,我们班小婷同学的爷爷生病了,这对相依为命的爷孙二人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此时,小婷同学的学习、生活和精神都陷入了困境,看着小婷整日愁眉苦脸的样子心如刀割。为此笔者特意召开了一次“我能为她做什么”的主题班会,班上的每一位同学都伸出了援助之手,有的送钢笔;有的送笔记本;有的送从家里带来的旺仔牛奶;有的把从家里煮来的鸡蛋放在小婷的课桌里,还有的主动当起小老师给小婷辅导功课……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体验到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乐趣,认识到奉献爱和接受爱是愉快的事。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当我们听到赞赏的话语时总会眉开眼笑,当得到粗暴的否定时则会潸然泪下,大人都能如此,何况是学生?一个真诚的表扬往往会使乌云密布的天空烟消云散,会给冰冻了心阵阵温暖。例如,我们班的留守未成年人小宇,平时寄宿在舅舅家,只有到周末才能回家与爷爷奶奶相聚。有一次,天气变冷,他爷爷来学校给他送衣服,几天没看到爷爷的小宇便对爷爷形影不离。上课时间到了,只见小宇双眼红润着拉着爷爷的手不放,站在教室外的走廊上,说是要和爷爷一起回家。笔者看到此情形急忙迎上前去拍着小宇的肩说:“你回家了课程怎么办?”“你的计算能力比以前进步多了,你就不担心其他同学赶上来超过你?你一向都是敢于拼搏的,堂堂正正的男子汉一定会挺过去的!”这一番话增强了他的勇气和力量,小宇对笔者产生了亲切感和信任感,转瞬间健步如飞地走进教室,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笔者也随之走进教室,目光与他相对,笔者笑了,小宇也笑了……

不少教师认为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是人才,对他们总是高看一眼,平时的态度和评价也是较为积极的。而对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打心眼里看不上,认为他们根本不是读书的材料,将来不会有大出息,对他们的评价总是消极的。可笔者并不这样认为,人们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是不无道理的,因为不同的行业需要不同的人才。我们作为教育者既要培养尖端人才,又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对待,因为教书重在育人。例如,在一次个人卫生及仪表检查时,我们班因为小瑞同学的脸没洗干净而被扣班级量化分,同学们对小瑞大为不满,在背后对着小瑞指手画脚的。后来当笔者把小瑞同学从小失去母亲,他又因身患疾病的事实告诉同学们后,同学都羞愧地低下了头。笔者又说:小瑞其实很乖,只要我们班同学发生矛盾,他总是第一个来告诉我;当有的同学没听老师的招呼爬上爬梯护栏做危险动作时,还是他第一个先告诉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小瑞同学默默地做了不计其数的好事,你们有什么理由对他指指点点呢?顿时,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同学们向小瑞投去了敬佩的目光,小瑞微微抬起头,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只要老师坚持用自己的真爱去滋润学生那份干涸的心田,学生才会被感化,才会去爱别人,因而我们始终要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用这个无私的心去关心、理解、尊重、鼓励我们的每一位学生,严格地要求他们,期望他们做得更好。这样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无形中树立起了教师崇高的威望,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育效果。

--> 2022-04-09 1 1 黔东南日报 c184659.html 1 教育学生需要“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