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江县下江镇中心小学 张青辉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堂练习是教学相长的过程。通过课堂练习,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举一反三,使有效的练习达到最好的效果。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笔者认真总结了一下课堂练习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练习设计的形式以及设计练习要注意的问题,与大家共勉。
一、课堂练习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是目的性原则。练习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练习的设计布置应围绕着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目的进行。二是顺序性原则。练习的顺序应遵循从基本到综合,从模仿到灵活应用,由公式型到应用型,再到综合型。三是典型性原则。练习的典型性,即要选择有代表性,最能体现解题规律,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避免过多的简单机械重复。四是多样性原则。形式的多样化可以避免练习的枯燥和乏味。五是针对性原则。应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两个实际,面向大多数,既做到注意布置突出重点的练习题和抓住难点的强化练习题,又要注意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布置有关练习题,因材施教。
二、课堂练习设计的形式
(一)课堂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练习的设计要根据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特点,教师可设计一些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还有各类体育竞技活动这些有趣的练习,来激发学生做练习的兴趣,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增长了知识,发展了智力。例如,学习了五的乘法口诀,教师可这样设计课堂练习:1、对口令:同桌两个人,一位同学说出“一五”,另一位说出“得五”;2、找卡片:一位同学出示一张数据卡片(5的倍数),另一位迅速找出两张算式卡片与此对应;3、用口诀:出示一首古诗(每句5个字),让学生用今天学的知识算一算共有多少个汉字。这些练习具有趣味性,学生倍感亲切,提高了练习的质量和效率。
(二)课堂练习设计要有实践性。在学了长度单位“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可让学生测量同学的身高、 教室门的宽度以及窗户的宽度等,以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也能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的大小数据。这样的练习设计不仅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现实,学生感兴趣, 而且可以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能应用于生活。能够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变枯燥乏味的数字教学和知识为生活中看得见、 摸得着的学习体验,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独特魅力。
(三)课堂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常言道“十个指头有长短”,一个班级里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强一点,有的差一点、慢一点,所以科任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学习的差异来设计练习,对成绩好一点的学生教师可设计稍微难一点的练习题,对接受能力差一点的学生要设计比较容易的练习题,使学生都感受成功的喜悦。
当然还有设计练习的及时性,给学生足够的练习时间,教师对练习结果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和纠正。还有设计练习要突出重点性。数学教学是分单元进行的,每一单元可划分为几个“知识块”,同一“知识块”的几个教学课时又有不同的侧重点或叫“知识点”。课堂练习就是要围绕每堂课的教学重点进行设计,以及设计练习的综合性,把多个知识点放在一个练习题中,提升学生智慧能力。
三、课堂练习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正确运用课本练习题和适当补充练习题。教师要正确地预见到学生学习的难点和常见的错误,作为练习设计时的参考,可适当补充练习,设计各种不同的类型,从不同角度来巩固知识。二是讲究练习安排的科学性。要让正确的知识能在学生头脑中先入为主,注意练习题间的转换,引导学生的助长性迁移,注意再现性练习与创造性练习的搭配。三是做到适时。就每节课来说,新授之后要及时进行练习,使学生新学到的知识在遗忘开始前就得以巩固。四是在练习形式上要适宜,符合学生心理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