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4月10日

小学高年级学生口语表达与演讲能力个性化发展探究

○ 天柱县远口镇小学 景德玉

现代社会的发展境况告诉我们,口语表达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而演讲则是口语表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是一个高交际化、高效率化、高信息化的社会,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强,好口才越来越被认为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必备能力。作为现代人,我们不仅要有新的思想和见解,还要在别人面前很好地表达出来;不仅要用自己的行为对社会做贡献,还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感染、说服别人。而演讲就是推行自己的方案,推广自己理念的重要手段。小学阶段就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最佳时期,而小学高年级阶段更是学生获得语感、领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发展思维的良好时期。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者,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也。”人们常把文章叫作书面语言。由于口头语言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孩子一出生就受到父母等口头语言熏陶,在交往中逐渐养成了说话的能力。而现下本校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现状不容乐观。大多数学生说话时出现当众说话神情紧张、羞涩,不敢正视对方,声音颤抖,手足不自然,心里有话说不出来,表达不清楚,口语不规范、流畅等问题,如果还希望他们能在大庭广众的场合下做一场精彩的演讲,那似乎是天方夜谭。

根据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农村孩子口语表达能力现状不容乐观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方面。有一部分学生性格内向、胆小,怕在陌生人面前说话,或一说话就紧张,语无伦次,表达不清。这些学生因为在众人面前说话时常常出错,有时受到了同学的嘲讽,老师的批评,以至于越来越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话,因而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得不到提高。还有一部分学生阅读量小,人非生而知之者,没有积累,也就没有倾吐;没有吸收,也就没有表达。我们的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量远远不够。二是教师方面。部分教师提问方式不当,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农村学校部分教师的观念还未得到更新,在教学中(尤其是阅读教学中)重讲解轻训练,重分析轻感悟,重理解轻运用。在课上的提问过多、过难或过简单都会影响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还有部分教师并没有把口语交际当作一个常规的、必学的教学内容,而是抱着上不上无所谓的态度。这样一来,口语交际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追求。三是环境因素。农村里缺少用普通话说话的环境,周围交际的环境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家长不够重视、缺少与孩子应有的言语交流,也间接影响着语言表达能力,而且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孩子的眼界和见识较为浅薄,这也是影响他们口语表达和进行演讲的原因之一。总之,造成农村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低下的原因有许多。这种令人担忧的现状,使我们急切地感到加强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我们语文教师当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 针对当前农村孩子口语交际能力的现状,我们觉得如何提高农村孩子口语交际和演讲能力和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心理障碍,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要彻底消除这方面的障碍,须作长远的工作,我们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走入学生心里,与学生建立一种真正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从不愿说到愿意说进而到乐于说。在课上,教师要常以和蔼亲切的态度、温柔委婉的语气、鼓励性评价组织教学,营造一种轻松的、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觉到面前的老师是可亲近的,愿意把自己知道的、想说的说出来。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多看课外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多积累。二是教师要多为学生搭建口语交际和演讲的平台。语文是教育资源最丰富、与现实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培养口语交际能力要从日常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做起,为了使学生练在平时,练在全体,还可以把每日每次课题研究课课前三至五分钟设为“演讲”时间(此方法笔者在读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就有用到,确实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甚至于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实事报道让学生进行朗读,形式不拘,内容不限,把它作为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个平台。当然,在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学会续编故事,这种训练形式对学生来说是有趣而具有挑战性的,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是要求想象合理,接续自然,而且更高的要求是新鲜有趣。例如,可以提供一些图片给学生,再为这些图片设置一个开头,然后让学生接着开头,联系图片内容进行想象,再将自己想象的内容说出来。在演讲方面,我们利用课题研究时间,尽可能多地为学生举行了形式不一的演讲比赛,并且每一次的比赛我们都会设置奖项,准备奖品。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兴趣较浓,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演讲能力的确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总之,我们在研究中不拘一格,尽量让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口语交际和学生演讲创造好一切条件。三是为学生创造用普通话交流的环境。家长要和教师共同监督和指导,要求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回到家里,都要用普通话交流。遗憾的是本校属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乡镇学校,此地方言为“酸汤话”,与普通话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而且大多数学生为留守未成年人,年轻的父母都不在学生身边,回到家里只能用“酸汤话”与年迈的爷爷奶奶交流。因此,教师还要充当家长的角色,要求学生在校园里用普通话交流外,回到家里也要尽量用普通话交流。如果年轻的家长在家,要注重与孩子的多交流,多为自己创造用普通话交流的环境。

万丈高楼平地起。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演讲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进行长期的培养和训练。教师要把培养和训练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放在首位。无论什么时候,教师都要以满腔热情关爱学生,以和蔼的态度亲近他们,和他们交谈。通过学习和训练,让学生由不喜欢说到乐于说,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任何一个机会中得到锻炼、得到提高。只要我们多创设机会,多创造平台给学生,在不久的将来,农村的孩子也能成为“出口成章”的才子。

--> 2022-04-10 1 1 黔东南日报 c184815.html 1 小学高年级学生口语表达与演讲能力个性化发展探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