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第七小学 王丽华
自主学习是非常宝贵的一种品质,它意味着学生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的需求,从而能够保持求索和前进的状态。所以,作为教师,要认识到自主阅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并积极调整教学方针,以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形成。
一、自主阅读对小学生学习发展的意义
1.提高学习能力
不难发现,无论时代怎样发展进步,我们依旧需要通过阅读来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而自主阅读所培养的,不仅仅是学生在语文方面的阅读理解能力,更是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进而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这对学生在语文以及其他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培养良好习惯
低年级小学生处于知识启蒙阶段,也是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如果教师不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很可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失去思维的独立性。而通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这对学生未来在学习、工作及生活中的发展都大有裨益。
3.构建思想观念
低年级小学生思想幼稚,处于构建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而通过自主阅读,学生可以了解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认识更广阔的世界,接触更多优秀的思想和哲理,并在此过程中得到良好熏陶,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形成积极、正确的思想观念。
二、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
1.制造悬念,激发兴趣
低年级小学生学习观念尚不成熟,其学习态度常被个人兴趣所左右。所以,要想让学生实现自主阅读,首先要引起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兴趣。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小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丰富,图画、声音、影像给学生构建了一个精彩的世界,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学生的审美观念发生改变,课本上的文字已经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针对这一情况,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趣味情境,借此制造悬念,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探知欲,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展开阅读。
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教师可以借助视频软件给学生播放同名动画片,但只给学生展示动画片的前一小部分,让学生了解小蝌蚪想要做什么,借此营造趣味、神秘的氛围。动画播放结束后,学生必定意犹未尽,这时教师可以引出问题:“小蝌蚪的妈妈到底是谁?它接下来还会把哪些动物误认为妈妈?”在学生猜想一阵后,教师做导入式提问:“小蝌蚪最终能够找到自己真正的妈妈吗?”借此制造悬念,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接着,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便能主动打开课本,通过阅读来解答心中的疑惑。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强化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
2.指导方法,提高效率
阅读不是浏览,除了读之外,它更是一个思考和探索的过程,所以需要学习者掌握一定的技巧,这样才能保证阅读的效率和质量,正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是,低年级小学生缺乏学习经验,他们在阅读中毫无章法和规律,且常常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这种阅读方式只能让学生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并无多大帮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加强读法指导,以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效率和能力。
3.设疑引思,深度理解
低年级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且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比较匮乏,对于很多问题他们没有深度思考的意识,因而对所学内容不能做到深刻理解。并且,思考是阅读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只有通过一系列思维过程,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文章内涵,才能准确把握作者意图,才能从中得到对自身成长有益的启示。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妨加强设疑引思,让学生在问题的提示和驱动下独立思考、深度探究,从而做到对文章内容的透彻理解。
例如,在学习《揠苗助长》一课时,在学生阅读之前和阅读之后,教师可以分别提出以下两个问题:
(1)故事中的农夫有什么愿望?他采取了什么手段?最后得到了什么结果?
(2)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你知道其中原因吗?
第一个问题可以使学生有目的、有准备地展开阅读,在阅读后能够及时整理故事脉络;提出第二个问题后,学生就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禾苗枯死的原因,从而体现语文课堂的生活性。之后,教师可以继续设疑:“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揠苗助长’的经历?读了这篇课文,你得到什么启发?”这时,学生就要联系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经历,如考试中一味求快导致分数不高,帮助小鸡破壳导致鸡雏死亡等等,从而对本文所阐述的道理产生进一步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阅读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同时也有效提高了学生深度阅读的能力。
4.课外拓展,形成习惯
自主阅读教学的效果体现在学生能够自主选择阅读文本,在课余时间自发地进行阅读活动,从而逐渐使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丰富知识、拓展技能的主要渠道。但是,教材内的阅读文本毕竟有限,不能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阅读需求,所以教师要加强课外阅读拓展,扩大学生的阅读空间。而且,在阅读拓展的过程中,教师要讲究策略,要考虑学生的心理诉求,不能给学生带来太大压力,同时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低年级小学生学习意识不强,所以在他们看来课外阅读是附加的额外的任务,因此他们不愿意主动投入其中,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优化读本选择的方式加以解决。例如,在学习《羿射九日》一课时,学生很容易被故事中精彩的情节所吸引,为后羿勇敢无畏的精神所震撼,所以教师可以借此机会,给学生介绍其他古代神话故事,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神农尝百草》等等,然后给学生推荐书籍《中华神话故事》,鼓励学生在课下自行阅读。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入课外文学作品,并提问:“哪位同学读过这本书?书中讲了什么?”这时,读过该作品的学生会产生强烈的自豪感,没有读过的学习则会产生阅读的动力,这都有助于强化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
作为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要考虑学生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需求,改进阅读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从而保证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实现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