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第五中学 赵伯英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生物实验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直观形象地对生物体的深层次认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生命的独特性,发现生命活动的规律。由于生物实验的直观性,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生物学课程标准》的课程设计思路,是在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重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养教育,体现国家对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而在生物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既是一类探究活动,也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生物实验对提高学生生物知识素养的几点认识。
一、生物实验能激发好奇心
生物实验中,老师可充分利用学生刚接触生物学科的新鲜感以及好奇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生物现象。例如,在夏天剩饭菜没有放在冰箱里,第二天就会变馊,而把剩饭菜放在冰箱里,第二天就不会变馊,指导学生课外在家里进行简单的对照实验,分析得出结论:细菌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也可以比较干香菇和鲜香菇存放时间的长短,进行对照,分析得出结论:真菌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此类有趣的小实验能把学生引进生物知识的海洋中,同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利用,不仅学到了生物知识,还可以利用生物知识解决了生活上的小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二、生物实验能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生物实验对学生而言,在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以及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都是一种创新的活动。生物实验中要求学生以书本知识为基础,提出自己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要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判断力,独立思考,大胆探求,改进创新。通过亲自动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些意想不到的操作疑问,再通过对实验不断地重复和改进,反复练习,直到实验获得成功,获得了良好的实验效果。实验操作由不熟练到熟练,实验技能得到提高,同时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生物实验的进行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生物学常识,也有利于学生将书本知识应用于生产劳动中,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
三、生物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良好的观察习惯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学生观察习惯的培养,重视观察的目的、步骤、方法,以及学生观察态度的教育。在开展生物实验的过程中,要想激起学生对生物实验观察方面的兴趣,首先,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它可以使学生能从混乱的事物中迅速、正确地分辨出所要观察的对象。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应该经常提醒、指导学生要根据观察的目的,拟订好观察计划,而且要按计划进行仔细观察,学会提出问题,寻求答案,把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观察的事物上。其次,实事求是地进行观察与记录。在对学生观察能力培养上,要把实事求是这种科学态度加以重视和培养。在观察过程中,要求学生做观察记录,绘制生物图,以及对生物对象描述时,一定要符合观察到的真实情况。教师要给予学生详细的具体观察方法,教会学生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观察,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在观察过程中,教导学生要注意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才有可能全面地认识事物。例如,在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前,教师将鼠妇给学生认识,然后要求学生课外去寻找和捕捉鼠妇, 并要求写出鼠妇的生活环境和模拟鼠妇的生活环境把鼠妇饲养好。通过生物实验,既让理论知识指导了实践过程,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生物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生物实验是生物学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生物课堂教学的拓宽和延伸。生物实验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生物王国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