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第六中学 李 琦
歌唱心理与声乐教学和演唱有着密切的联系,歌唱活动的高级行为是歌唱心理意识的外在生理反应,在声乐教学与演唱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有的学生在知道音的高度时,怎么都唱不上去,而在没注意音的高度时却能轻易唱上去,这便是心情紧张、气息上浮、身体僵硬的缘故。又如,有些学生在平时训练时唱得很好,而到正式考试或比赛时却不是忘词就是跑调,这也是心理失控造成的。下面,结合教学体会,就如何克服歌唱心理中的心理因素谈几点体会。
一、增强信心克服紧张
演唱者要想在舞台上能够很好地把歌曲演唱好,一定要有足够的信心,克服紧张的情绪。歌者在演唱之前,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能正常发挥,不知道自己能否自如地演唱,不知道能否把高音唱得圆润悦耳等等,这些“未知”正说明了歌唱者没有成功的信心。信心和技术对于演唱同样重要,信心越大,心理就越紧张,演唱水平就高。树立正确的艺术观有利于学生消除紧张,变压力为动力。所以,要培养学生虚心求教的思想,把演出、考试和比赛看成一个展示自己、征求意见和改正缺点的机会,紧张感就自然而然地会消失。
二、稳定情绪克服紧张
在演出前的一天晚上或演唱前预备活动时,想象曾经或即将成功的映像,并沉浸在这种美好的想象中,逐渐将注意力集中到越来越多的获胜或成功的细节上。例如,获胜和成功的总体感觉、兴奋感觉、放松意念、竞技能力等等。同时,演唱前一小时尽量避免会友、交谈、兴奋等,把注意力和意志集中到演唱的过程中去,做些扩胸运动等,到舞台上走一走、站一站、练一练,再到台下观众席去走一走,达到一种自我心理的调整,稳定紧张情绪。
三、集中注意力克服紧张
在演唱中如果一个演出者不能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去演唱,就不可能演唱得很好。例如,在演唱时去观察别人对自己的反映,或去猜测考官、评委给自己打多少分,或受外来人走动的干扰等,这样的演唱是不会获得成功的。因此,演唱者在演唱时必须注意力高度集中,摆脱自我、超越自我,置身于情境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情感上,始终坚持叙、诉、说的意念,让自己完全进入作品,进入歌唱状态,全身心地诠释作品,才能达到真正的忘我,才能完全克服紧张状态。
四、培养歌唱欲望克服紧张
歌唱欲望的激发应首先从对歌唱的兴趣和爱好着手。当我们对歌唱产生了兴趣,便能形成刻苦练习的内部动力,采用积极主动的态度,从而就能取得良好的歌唱效果,使之增强唱好歌的自信,并能诱发美好的歌唱欲望。只要坚信自己能够唱好歌,就自然地冲淡了歌唱的“怯场”心理。约瑟夫察里诺说:“人类的音乐是肉体与精神,理性与非理性的谐调关系。”德国著名的歌唱家帕瑞也说:“所有声乐教师的工作目标,大致包括两个方面对于歌唱者精神上的锻炼,音乐方面的素养,艺术上的想象力等。”这些论断都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心理活动对我们歌唱的重要影响。
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是以声传情,以情感人的艺术。正所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演唱者的神态、动作所表现出来的感情应与歌曲相一致。例如,我们在唱舒伯特《小夜曲》时,声音不宜过大,速度缓慢、感情细腻;而在演唱《黄河怨》时,就不能用《小夜曲》的情感表现。我们经常用“声情并茂”来形容优秀演唱者的出色表演,可见情感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总之,在歌唱中要调整我们的心理活动到最佳状态,克服各种心理障碍,积极地投入到歌曲的表现中去,声乐学习才能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歌声才能越唱越美,演唱才会成功。歌唱这种艺术形式不但要有扎实的技术基础和技巧,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如何把作品演唱好,把演唱者的技术、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关键是歌唱心理。成功的演唱者具有良好的歌唱心理,能弥补技术上的缺陷。因此,应重视和加强对演唱者歌唱心理的培养和训练,以良好的心态和愉悦的心情圆满地完成每一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