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杨健) 目前,施秉县州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正有序申报,按照项目申报有关要求,施秉县今年有5个项目名额。《刻道》《仰阿莎》《苗族十二路酒歌》《芦笙舞》《苗族刺绣》5个项目的推荐传承人申报视频工作正在拍摄编辑中,将在4月20日前完成各项材料交付工作。
笔者在施秉县非遗中心了解到,项目申报传承人有学校教师、务农群众和企业代表等。在主管部门主导下,传承人们结合教育工作、劳动感悟、企业带动等,在非遗项目传承上,各具特色地做好研习传导工作。
施秉县非遗中心工作人员孙永红向笔者介绍道:“ 近年来,施秉县不断加强非遗项目培训和民族文化传承工作,按照主管部门推动,围绕‘公司+基地+传承人’和‘学校+传承人+学生’‘传承人+学员’等形式,积极保护非遗项目和挖掘人才。”
此外,该县在通过开展非遗进学校、开设民族课、举办民族兴趣社团等形式,促进非遗项目在年轻一代传承的同时积极争取资金,推进传承基地建设达10个,通过非遗传承项目和公司及研习基地结合,让传承人通过苗绣、剪纸、银饰等技艺实现收入和实现社会价值,促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该县目前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个,省级项目11个,州级项目2个,县级项目121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名,省级6名,州级6名,县级74名。
围绕更好传承和保护非遗项目工作,该县非遗项目数字化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目前,已经完成《刻道》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的数字化的视频、图片、文字等收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