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柱县石洞镇中心幼儿园 龙兰柳
游戏是幼儿获取知识和生活经验的重要载体,促使课程游戏化发展是新时期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在课堂教学中倡导游戏精神,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活力,是增强幼儿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现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以幼儿园音乐课程教学为例,探讨幼儿音乐课程游戏化的策略,旨在与广大幼儿教师一起分享。
一、开展趣味性的音乐教学活动
幼儿园的孩子对于某种事物的注意力维持时间较为短暂,而开展趣味性的音乐游戏化教学活动,有利于促使幼儿热情高昂地参与其中,一旦音乐教学活动缺乏趣味性,再加上音乐艺术的抽象性,幼儿很快就会对音乐教学活动产生排斥心理。因此,幼儿教师必须要根据幼儿的性格特征来精选音乐,巧妙地设计音乐游戏环节。通常情况下,幼儿园的孩子都有着好动的特征,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这一特征开展肢体游戏。
例如,《小手拍拍》音乐游戏活动,引导孩子们边学歌曲边跟着歌词来做动作:“小手拍拍,小手拍拍,手指伸出来,手指伸出来。”在愉悦的手指游戏氛围中,不仅增强了幼儿对于音乐的理解,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热情,提升了音乐教学活动的效果。
二、通过游戏场景创造良好的音乐教学
幼儿年龄较小,心智尚不成熟,喜欢在活动中探索新鲜事物。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景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加入一些小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唱歌。
例如,在学习歌曲《数鸭子》时,教师可以让一部分幼儿扮作小鸭子,再让几名幼儿扮演小桥,大家边听歌曲边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过程中,扮演小桥的幼儿用手搭起桥洞,扮演小鸭子的幼儿模仿小鸭子的形态从桥洞中游过。在这样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幼儿不仅学会了唱歌,还留下了深刻的角色扮演印象,增加了相互间的友谊,从而更好地融入班级群体,更乐于参加音乐活动。
三、丰富音乐游戏活动的形式
音乐游戏活动有着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如表演游戏和绘画游戏等等。这些游戏活动都与孩子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凸显了幼儿的发展性特征,实现了幼儿边唱边玩的教学目标。幼儿教师可以选择有故事情节的音乐来开展表演游戏活动。
例如,幼儿音乐《拔萝卜》,根据音乐中的情境设计一台有趣的演出游戏,组织和引导幼儿分别扮演音乐中的不同人物,将音乐中的内容以表演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让不同的幼儿分别扮演大萝卜、老爷爷、老奶奶、小姑娘和小花猫等角色。跟随着音乐的进度,老爷爷先进入了拔萝卜环节,根据歌词内容其他人物依次入场,孩子们在表演的过程中边拔边唱,旁边观看的幼儿看到如此有趣的音乐游戏也在一起卖力地唱着。在这一教学活动中不仅促使幼儿很快记住了音乐的歌词,而且增强了幼儿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提升了幼儿的表演能力。
四、组织亲子音乐游戏活动
家园携手,共同参与音乐实践性游戏教学活动,不仅为幼儿教师和家长充分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且有利于透过音乐游戏活动增强幼儿的音乐情感,拉进家长与孩子们之间的心理距离。
例如,幼儿教师可以适时组织“世上只有妈妈好”亲子音乐游戏活动,引导孩子们向自己的妈妈唱出这首歌。在这一游戏化活动中可以充分体现出孩子们对于妈妈的爱,同时妈妈也可以切身体会到孩子的成长,不仅是增强幼儿准确理解音乐艺术情感的有效方式,更提高了他们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的积极性,为幼儿在音乐游戏化活动中感悟知识、体验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奠基阶段,将游戏带入音乐可以为幼儿带来更多的快乐。作为新时代的幼儿教师,要顺应幼儿的童心,意识到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的内涵与基本原则,并通过创设多元化的游戏情境,将其融入教学过程中,切实增强孩子们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