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秉县第四小学 肖定俊
在群文阅读的教学中,要想实现学生阅读有效性和条理性的提高,使其保持活跃的思维、明确的方向,实现其综合能力和阅读能力的提高,那么就需要教师能选择合适的教学工具,思维导图就是其中最为有效的教学手段,能让学生能现在群文阅读和思维导图的帮助下消化和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和作用
(一)思维导图的内涵
思维导图指的是一种让学生思维变得更加系统化的重要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十分贴合人类的大脑,能够从某一个中心点出发,在大脑中固定目标事物,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的拓展和发散,构建出一个发射性、散射状的思维导图。例如,将春天作为一个中心点,引导学生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那么学生就会联想到非常多的内容。有的学生会联想到树木,有的学生会联想到花草,还有的学生会联想到疫情结束等。通过这思维导图,教师和学生都能发现中心词汇“春天”与其他词汇之间的关系,能够让学生快速理清课文的结构和脉络,提炼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知识点。
(二)思维导图的作用
从当前语文教学的情况来看,思维导图的合理应用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其更好地记忆语文知识,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为其语文素养、阅读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在群文阅读中加入思维导图,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作用:第一,激活学生的阅读热情。小学生处于感性阶段,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未能积累充足的知识,在阅读文本时通常都是借助形象思维和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教师可在群文阅读中加入思维导图,运用各式各样的符号与图片,使用不同的颜色,将原本复杂的知识借助更加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逐步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其能顺利理解并记忆文本。
第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经常使用思维导图,教给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学生在亲自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快速理清课文中的人物关系、结构脉络,还能顺利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文字内涵等。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中的应用策略
(一)借助思维导图理清阅读思路
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快速了解这些文章的核心主题和关键点,在明确主题的情况下进行有针对性、目的性地阅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给予学生适当引导,与学生一起分析和探究群文的核心关键词,并根据文章描写的角度去构建相应的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的帮助和引导下,学生能快速理清和掌握进行群文阅读的思路,准确把握阅读的难点和重点,并根据群文主题、个人能力等选择最合适的阅读方法,在群文阅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例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为了让学生能真正体会和感知作者的思想情感,从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教师就可将其与《延安,我把你追寻》《梅兰芳蓄须》等放在一起开展群文阅读。这三篇文本是从不同角度和方面描述了爱国之情,可让学生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熏陶。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快速找到这三篇文本的中心点与内容,能找到对应的关键词,如“国家”“民族”“日本侵略者”等,并在此基础上丰富和完善思维导图的内容。
(二)运用思维导图提炼阅读精髓
群文阅读主要是面对拥有相同主题的文章,从纵向、横向的角度对比和分析不同的文章,从关键点入手发现文章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快速提炼出文章的精华。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清晰明了,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能从更深的角度思考和挖掘文章内容,从而掌握更多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精卫填海》《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普罗米修斯》时,这四篇文本都是一些古代的经典、优秀神话小说,借助讲述时间的方式歌颂主人公的优秀精神品质。在讲解这几篇课文时,教师需要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内容,将此次群文阅读的主题写在黑板上,即主人公的品格与精神。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重点分析文章的描写对象,发现这些描写对象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并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
(三)运用思维导图掌握表达方式
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思维导图可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够让学生在阅读时快速整理阅读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精髓外,还能使其学习和掌握更多不同的表达方式,了解这些表达方式的优点。例如,在教学《父爱之舟》《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这几篇文本描述的都是亲情,是母爱和父爱,同时也是关于人物的文章。在具体开展群文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带领学生精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根据课文中所讲述的具体事件以及父母亲的语言、动作等,绘制出相应的思维导图。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发现父亲是严厉和认真的,而母亲则是温柔的。在完成以上环节的教学后,教师还需与学生一起绘制思维导图,梳理和明确文章的阅读思路,并鼓励学生在阅读剩余文章时同样采用这样的阅读方式,绘制出各自的思维导图。
三、群文阅读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注意事项
在群文阅读中,教师必须要确定最恰当的议题,明确训练的方向。议题的选择将会直接影响到知识的构建以及群文阅读的方向。因此,在开展群文阅读前,教师必须要先制定出总体的教学目标,并制定出详细的子目标。在确定群文阅读总目标时,教师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从课程标准入手;第二,从教材内容入手;第三,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时,该单元的主题就是说明文,那么教师就需根据课文内容、习作例题等确定总体目标:了解和分析不同类型的说明性文章,准确把握其特点,并尝试撰写说明性文章。在确定子目标时,教师需要从总目标的内容入手。在思维导图中,总目标就是其中的中心,接下来就是一级子目标、二级子目标等,逐步往下细致划分,最后中能够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