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4月18日

思州特色米粉小吃有效融入小班幼儿教学活动研究

○ 岑巩县第三幼儿园 沈继敏

思州传统美食文化是思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思州美食文化融入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符合幼儿的兴趣,不仅能够让幼儿从小了解家乡的饮食文化,体验思州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进一步传承、弘扬思州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幼儿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论”和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论”,始终指导着我们要开展幼儿实践教育,要求我们的教育要以儿童发展为中心,必须链接儿童的生活经验。思州文化在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中生存,在博彩外域文化中走向丰满,它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朵别具特色的奇葩,它反映思州历史发展的文脉,它是思州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而思州传统美食文化是思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思州的传统美食文化,是包含着人民群众对于地方文化的积极认同感,融入了人民群众对于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能更好地实现本地区的文化自信。

小班幼儿活动一般为三至四周岁的儿童,每班25—30人。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所开展的与幼儿所接受的一切保育与教育相结合,能够满足幼儿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与社会交往需求的活动内容,包括在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将思州美食文化融入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符合幼儿的兴趣关注点。

一、 思州特色米粉的概念界定

思州特色米粉:是以思州的大米为原料,经浸泡、打浆、蒸、晾或烤、切等工序制成的条状米制品,质地柔韧,富有弹性。思州米粉因其制作方法不同,又分为盘子粉和锅粑粉。

思州的盘子粉,是米黄色的米粉,因粉的干湿度不同,分为干粉和湿粉。制作过程:根据一定的比例选取粘米和糯米——洗、淘米——清水泡米——打浆——刷油上铁皮长盘子蒸米浆——熟透成粉皮,或晾晒、烤干成干粉皮——切成长条——开水煮后、 捞出——添加丰富的汤汁佐料拌匀即可入食。(汤汁佐料有:排骨汤、酸菜糟辣椒、本地小西红柿汤、辣鸡或肉沫、脆哨等)

思州的锅巴粉很有特色,又叫“绿豆粉”,但不掺绿豆,它是普通的稻谷米制作而成。制作过程:在米浆中加入青菜汁,把绿色米浆舀入铁锅中烙熟,两面均成锅粑状粉,成型后卷成带状收藏,吃锅粑粉时,切成两指宽的带状。尤以切碎的酸菜做哨子,更有味道。

二、思州特色米粉融入幼儿活动的现状与实践意义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信息量的外来文化融入幼儿的生活中,让幼儿对于本土美食文化的认识淡化,关注点不高,感受、了解度不够,这有大环境、家长和教育的原因。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幼儿园应该从当地传统文化资源中吸取营养,充分重视家庭、幼儿园、社区的三方作用,有机融合五大领域的教学内容,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实践活动和亲子活动等,让幼儿了解传统美食文化的相关知识,让思州特色米粉成为深受幼儿喜欢而且能够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的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幼儿理解传统美食文化的当代价值,为保护、传承和宣传美食文化奉献自己幼小的实践力量,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促使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和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的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指南》建议要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家乡、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著名的建筑、独特物产的图片等,在观看和欣赏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通过思州特色米粉一系列活动培养幼儿爱家乡情感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实践经验。

以思州特色米粉所代表的思州美食文化为背景开展幼儿一系列生活实践活动的研究是反映思州美食文化的一个窗口,是了解思州特色米粉制作过程、生成与创造,传承与宣传的实践经验,是弘扬思州特色米粉美食文化的重要契机,是激发幼儿热爱家乡情感、培养幼儿地域归属感和美食文化认同感的一次实践经验尝试。

三、思州特色米粉融入小班幼儿活动的策略

1.实践参观。家长或者教师带领幼儿到农贸市场、米粉厂等地参观,初步了解米粉的制作过程。同时运用多种感官体验米粉创作的繁杂工艺,通过看、摸、闻、说等方式互动,激发幼儿对传统美食制作的热爱和崇拜之情。

2.集体教学。基于《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教材背景下主题之下生成的教学活动。通过集体教学和分组教学的形式,将思州特色米粉小吃理念融入教学活动中,采取说、画、做等多种形式引导幼儿了解米粉的制作、烹饪、品尝等各方面知识。

3.环境创设。幼儿参与幼儿园、班级及游戏等环境和场地的创设,幼儿园走廊、楼梯、专用活动室、大厅等场地,布置充分利用幼儿的实践、教学、游戏等照片或手工作品。环境创意以幼儿为主体,结合思州美食特色,创设有民族特色亮点的环境,让幼儿与环境对话。

4.游戏活动。幼儿园游戏的实施主要是班级的娃娃家和借助幼儿园厨房开展的“小厨房游戏”。 在娃娃家中,投放米粉制作的照片、烹饪工具、制作工具以及米粉、蔬菜、米粉玩偶等,鼓励幼儿在娃娃家中尝试做一个“米粉小工匠”;在小厨房游戏中,投放真实的米粉制作材料,教师带领幼儿亲手做一做、煮一煮、尝一尝思州米粉。

5.亲子工坊。基于《幼儿园完整儿童活动课程》教材背景下主题之下生成的美食制作活动。主要包括幼儿园美食大赛和运动会美食节。以亲子为单位,制作岑巩美食大赛活动,包括思州米粉。不仅制作米粉,还将各种米粉调料,形成地方特色的米粉展;运动会美食节,将米粉元素融入运动会中,开展美食趣味运动会。如家长吃米粉大赛等。

6.家庭操作。在岑巩几乎家家户户都爱吃米粉,并且米粉的调料各有特色,以哨子肉、折耳根、酸萝卜为主。在此活动中,家长带领幼儿调查岑巩爱吃思州米粉的原因,并了解米粉调料的多样性及独特性。

思州特色米粉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有效融入是一次对于本土美食文化的宣传,幼儿园可充分利用幼儿生活的文化背景、本土美食资源,将幼儿的需要和兴趣,与思州特色米粉及相应的活动关联起来,开展基于幼儿生活的主题教学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聚焦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为幼儿提供融入本土美食文化的机会与条件,由此实现幼儿感受、体验、传承、发展和宣传思州美食文化的目的。

--> 2022-04-18 1 1 黔东南日报 c185245.html 1 思州特色米粉小吃有效融入小班幼儿教学活动研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