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第四幼儿园 曹 萍
民族区域活动是幼儿园开展民族课程的重要载体,区域的设置及材料投放的科学性是保障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本文以黔东南地区为例,从“创设民族区域环境、投放民族区域材料、搜集信息”三个方面论述了民族区域创设与材料投放的策略。
黔东南州位于贵州省东部,是苗族侗族聚居地,享有“百节之乡、歌舞海洋”的美誉。美丽的民族服饰、精湛的民族工艺、悦耳的侗族大歌、优美的锦鸡舞、反排木鼓舞等优秀的民族文化为幼儿园的民族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及资源。
幼儿园作为民族地区的启蒙教育机构,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起点。因此,在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民族地区的自然环境及民族资源,使民族文化教育来源于幼儿生活根植于幼儿内心。
一、利用资源,创设民族特色区域环境
(一)区域设置
1.首先,注重区域内容设置的合理性。在民族文化丰富资源充足的地区,应梳理筛选适宜在幼儿园开展的内容,选择适宜幼儿身心发展需求的游戏内容,有效促进幼儿发展。黔东南地区的丹寨石桥“古法造纸”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本地区的重要民族资源,花草纸更有着“会唱歌的纸”的美誉。幼儿园选择这一内容开展区域活动,不仅能让幼儿了解花草纸的制作过程,还能延伸到中国造纸术的来历,感受中国人的智慧。在制作花草纸的过程中也能通过亲身感受、具体操作促进幼儿的发展。黔东南地区的民族文化不仅形式丰富多样,还具有广博的精神文化,在幼儿园的民族区域游戏中我们应选择适宜的内容,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2.其次,注重区域功能设置的开放性。在区域活动中常出现一个大区内划分出不同的小功能区,如民族街设置了刺绣、做苗服、做银帽等区域,幼儿进入到区域内选择了某一项活动再想更换时便会出现拥挤和等待的现象。区域的设置过于封闭引发了幼儿游戏的不自主,幼儿常常在刺绣区就只能刺绣,区域内没有其他可更换的材料,所以区域设置的开放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将民族街重新划分为材料区、操作区、展示区三个功能区,幼儿不受内容选择的限制,游戏时选择好要用的材料和工具便可以随时操作,想要更换游戏内容或材料时也随时取拿满足了幼儿游戏自主性的需求。
(二)环境打造
1、首先,注重区域环境的民族特色。民族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区域环境创设中体现本地区苗侗文化,更利于幼儿在环境中感受其独特的魅力。例如,利用苗侗图腾画、带有图腾的绣片、带有图腾的银饰等材料来布置区域环境,教师可以利用环境中的这些图腾,来讲解图腾的来源和元素构成,幼儿通过观看、触摸也能自然习得苗侗图腾的特点。
2.其次,注重区域环境幼儿参与性。幼儿园环境的教育目标体现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之中,陈鹤琴先生指出:“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布置的环境可以使他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了解,也更加爱护。”民族区域的环境创设更应该让幼儿参与进来,利用幼儿的作品作为环境创设的主体材料,虽然不如教师制作的精美但就教育成效来看,这样的环境更能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二、挖掘资源,投放促进幼儿持续发展材料
首先,有目的地投放民族元素材料激发幼儿创作兴趣。黔东南地区的苗族侗族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但其工艺、技能难度差异较大,应筛选出适宜幼儿园使用的内容,或者找寻出替代的操作方法。例如,苗侗族的银饰非常精美,美丽的银饰不仅体现了苗侗族“以银为美”的习俗特点,美丽的银饰有深受幼儿喜爱,但由于其制作工艺复杂,难度较大,且成本较高,幼儿无法真正制作银饰,但为了满足幼儿游戏的兴趣,可以利用锡箔纸、硬纸壳、细铝丝等材料替代制作,不仅能让幼儿感受到银饰的美,也能满足幼儿制作的愿望。
其次,结合幼儿兴趣及需求提供可支持幼儿发展的材料。游戏区里的材料应能不断满足幼儿发展需求,当幼儿的发现需求得不到满足,便会逐渐失去游戏的兴趣。因此,活动区里的材料不能是“死材料”,不能一成不变,只有追随孩子的兴趣,为幼儿的发展需求不断提供材料的支持,才能引发幼儿持续探索。例如,在制作苗族美食“姊妹饭”时,幼儿提出想要利用不同的食材制作多种颜色的姊妹饭,教师就应满足幼儿的需求为其提供所需的材料,有了新的游戏材料后,幼儿不仅制作了“多彩姊妹饭”,还通过制作发现了有些植物可以染色这一科学现象,在加热“多彩姊妹饭”的过程中还发现了植物染色后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化。对孩子游戏给予材料的支持不仅能满足幼儿游戏的愿望,还能促进幼儿的持续探究,深入学习。
最后,家园合力促进材料有效投放。家长对幼儿园民族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于地处苗族侗族聚居地的园所来说,家长资源是做好民族传承的有利因素,利用好家长资源可以为幼儿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家长不仅对本民族的文化更了解,对自己的孩子也更了解,利用好家长资源不仅能促进幼儿发展还能配合分担教师的工作,创造丰富的家园合作机会也能提高家长对幼儿的关注。例如,在开展“姊妹节”活动前可以利用布置家园合作小任务让家长带幼儿去了解姊妹节的服饰,以问卷调查或亲子实践等方式帮助幼儿建立前期经验,还可以利用家长资源为园所的民族区域提供经济、性价比更高的材料。在家园合作的过程中也可以对家长开放幼儿园的民族区域,让家长参与了解活动开展的方式,亲身体验民族文化魅力的同时也可以搜集到家长对该区域材料投放的建议及想法,让材料投放更具实效性。
三、搜集信息以评价促发展
在幼儿园民族区域开展的过程中,民族性、游戏性、适宜性是评价体系中的要点,幼儿园不仅要关注区域设置是否合理、环境是否有教育性、游戏是否能促进幼儿发展,还要关注幼儿在学习、游戏的过程中是否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濡染,是否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如果民族区域活动的开展不能促进幼儿民族情感的萌发,那便和普通的区域活动无区别,不能达到幼儿园本地民族文化的教育目的,也不能满足本地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因此,教师在关注幼儿游戏的同时,也应关注幼儿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的建立,只有不断、全面地搜集、整理幼儿游戏过程中的关键信息才能不断满足幼儿发展需求,让本地民族文化在幼儿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