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龙本英) 4月13日,笔者走进天柱县高酿镇坝区优质稻钵苗育苗示范基地,一排排整齐的育苗拱棚映入眼帘。数十名农民和党员志愿者正在棚里忙碌着整理田土、施肥播种,开展水稻钵体育秧,现场一派繁忙。
据了解,高酿镇紧跟全县产业发展布局,坚持把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推进农业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抓手。通过“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紧盯产销对接,积极与贵州百农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天柱县农投公司等市场主体对接,建立稳定产销对接机制,搭建生产和销售环节的桥梁。发展以订单优质稻为主导的产业,全面推动全镇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着力打造优质“稻+鱼+蛙、虾、鸭”等产业示范带,大力发展坝区“优质稻+N”立体种养殖产业链,确保产得出来、销得出去,切实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据悉,该镇共耕地面积3.5万余亩,其中坝区耕地面积5000余亩。坝区种植优质稻2300亩,其中种植订单优质稻1500亩。
据贵州百农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罗安泽介绍,当前正值优质稻钵苗育苗阶段,公司正在抢抓时节,积极做好订单钵苗育秧的工作。目前,已育秧苗钵盘3.2万张,达种植面积1500亩。通过开展钵苗育秧,带动附近几个村里留守妇女前来务工。
“今年,我们村紧盯粮食种植面积,采取‘农户自耕种’的方式,大力宣传发动,落实到户、到地块,建立种植作物、种植面积、种植农户、种植地块工作台账,不撂一分田,不荒一亩地。” 高酿村党支部书记潘仁义说。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今年,天柱县以“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为目标,按照“培优结构、稳粮增收、应种尽种”原则,通过粮食功能区引导种植、撂荒地整治、作物轮作倒茬等,规模化种粮企业和农户扩大优质稻、大豆等种植面积,让沉睡的土地资源“活”起来;高标准推进农田建设,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大农业机械化应用,为深耕土地保驾护航;农技部门深入田间地头,提供技术支撑……通过一系列强有力措施的实施,进一步守住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
今年,天柱县预计粮食播种面积30余万亩,稳定水稻种植面积17余万亩,扩大大豆播种面积达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 11万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