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4月19日

乡村小学教师课题教学的策略

○ 从江县加鸠镇中心小学 吴帮龙

一、 转变教学观念

小学阶段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小学教学是学生奠定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启蒙阶段,在新思想的影响下,教育工作者不能把思想停留在“教书识字”的知识层面上,要在教学改革的新时期,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参加新课改,接受新的教学思想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把小学教育事业当作攻克的堡垒,在集思广益的教研活动中,发掘教学资源为新时期的教育教学服务,提高乡村下一代人的文化素质,使他们具备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实践能力。

二、开发适合培养学生“五育”的课题

1. 发掘传统文化,加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农村的经济水平虽然落后,但是淳朴的民风、丰富的传统文化是加强小学生德育培养的优秀资源。教师在小学生德育培养的课题研究中,加大了对民俗、民风的探究。在这项工作的开展中,是结合家校合作的家访工作共同进行。即学校在德育课题的立项上确定了研究实施的主题、课题的参与,教师在进村入户的家访工作中,悉心收集记录当地的风俗习惯、流传在民间的智慧故事、生产生活中的传统工艺等信息,并采用文字记录、摄影记录等形式,先在学校的宣传栏中分批展示,让小学生在身边熟悉的事物中,发现生活美、家乡美,并继承和发扬来自家庭和村寨的传统美德。教师在积累资料、研究课题的过程中,逐步融入新的教育思想,引导学生要想生活美,就要在学习中创新。例如,耕地工具的对比。中国的农耕文明开始于夏商时代,直至唐朝发明了曲辕犁的农耕工具。在漫长农耕历史中,农耕工具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才有了机械上的应用。真实的事例是教育学生最好的教材,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通过社会生活的变化体会科技的力量,使学生懂得在继承中进行创新才是在新时期得以发展的硬道理。

2.学习新兴事物,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小学生具备接收信息较快的特点,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是为乡村孩子打开视野,吸收先进思想文化的有效途径。乡村小学生受到地域的限制,生活的文化背景比较单一。在他们的认知世界里需要有更丰富的人文信息,给他们的想象插上翅膀,激发学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创造生活的欲望。在科教兴国的国策中,互联网下的教学工具已经进入寻常的农村中小学,这一教学工具的更新换代,为乡村的师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教学方式改变。基于多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工具的普及,为乡村的小学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组织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以及在教学中各个角度的应用,是课题开发研究的新起点。学校领导带领年轻骨干教师研究新兴教学工具的使用,结合学科的教学特点,确立多种角度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课题。校领导根据教师的年龄进行课题组研究成员的搭配:老教师负责教学经验和新课改的理论学习;年轻教师负责教授多媒体的使用和课件制作。使学生成为新兴教学工具和课堂创新模式下自主学习的受益者。

三、 有效评价提高师生教与学的效果

考量教与学的成果,需要来自学校的评价。学校领导要引入多元评价元素,对本校的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进行考核。例如,教师评价。评价教师要在传统的学生期末成绩、教师出勤、教学工作量完成情况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如多媒体的使用次数、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发表的经验论文等,对教学的水平进行赋予分值的量化考核,使评价教师的倾向更加接近现代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而对学生的评价则侧重每学期的月考成绩的累计,并融入体育、德育的成绩,客观对待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在对教师和学生的考核方案的制定中,本着尊重教师和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在学期初展开考核评价标准细则的讨论,通过先民主后集中的方式,让全校的师生都参与到细则的制定过程中,使师生在学期初就有了学习和工作的奋斗目标,并以最后制定的方案作为最终评价的标准,让师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互动中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乡村小学的发展,要有转变教学观念的华丽转身,紧跟时代教学工具改革应用的潮流,结合地域的教学资源,开发适合培养学生“五育”的课题进行创新教学,以民主的教学评价方式提高小学师生教与学的品质。

--> 2022-04-19 1 1 黔东南日报 c185403.html 1 乡村小学教师课题教学的策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