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4月19日

培养音乐欣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以西江民族小学音乐教学为例

○ 雷山县西江民族小学 卢 伟

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力是很多家长的愿望,但很多小学生普遍对音乐欣赏课不感兴趣。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除了小学生对待音乐欣赏课的态度不端正之外, 音乐教师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有效地激发起小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 列举一些培养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方法。

一、引言

音乐欣赏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使人们在寂寞时能排散孤独,在烦躁时舒坦怒气,在落寞时让人振奋,是具有高尚修养人的必备条件。培养一个人的音乐欣赏力应从小开始,音乐欣赏是学习音乐的起点,小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学习是通过对音乐的欣赏而实现的。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是为人父母常常思考的问题,是音乐教师们热议的问题,也是很多音乐爱好者想探索的问题。笔者认为,分析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导致问题的原因,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提高音乐欣赏力的有效方法。

二、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选学的曲目深奥而陈旧无新鲜感

很多音乐老师在给学生选择所欣赏的曲目时没有经验,主观上认为只要是经典的就是最好的,这些经典乐曲大多很严肃,而大多数的小学生喜欢活泼、轻松、欢快的音乐。再者,一些经典音乐欣赏曲目对于初学音乐的小学生来说非常深奥难以理解,如一些古乐、民乐和交响乐,大多小学生缺乏相应的背景知识和欣赏能力,往往望而却步。再则,很多经典音乐对于小学生来说已经“过时”,小学生在欣赏这些音乐时缺乏新鲜感,特别是十来岁的“追星族”在欣赏这些音乐时更觉得乏味,而导致了对音乐欣赏缺乏兴趣,欣赏能力也难以提高。

(二)目标和要求过高

家长们怀着望子成龙的思想让小学生去学习音乐,期望高同时要求也高,有些家长随时监督小学生的音乐欣赏学习甚至让老师给小学生布置很多的任务,期盼自己的小学生长大了能成名或成为音乐家,导致了家长们给小学生设立的目标过高给小学生的压力过大。音乐欣赏应该是让人感到舒畅和快乐的,如果给小学生分配太多的任务和施加太多的压力,反而弄巧成拙。

三、音乐欣赏力缺乏的原因

(一)过多的语言讲解而忽视了音乐性

“音乐有内容吗?当然是有的。这种内容能够用语言表达吗?当然不能。”——科普兰。正是如此,任何用语言都不能表述音乐的 “内容”,任何语言充其量只是一种比喻,而且这些比喻对音乐本身来说往往是拙劣的。一小段朴素而动人的旋律,哪怕用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出来。要想知道它是什么样子,除了亲自倾听、亲自感受之外,别无他途。在教授音乐欣赏时,很多音乐教师或家长因担心小学生不能理解音乐的含义,对小学生所欣赏的曲目人为主观地添加过多的轶事传闻介绍,或是讲与欣赏音乐相关的故事,叙述的语言过多。这种情况下,音乐欣赏不由自主地被放在了次要位置,同时也迫使小学生按照家长或老师的同一思路去欣赏音乐,让小学生失去了对音乐欣赏的自身感受。

(二)教授方法传统并且音乐设备不佳

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通常是让学生正襟危坐,老师播放音乐或是讲讲与所播放音乐的故事或是不做任何指导,由于老师的教学方法缺乏新意并且不能适时地提出扩散和引导学生思维的问题,导致音乐欣赏枯燥无味。另外,视听设备品质不佳也会影响学生音乐欣赏的高品质视听享受。通常情况下,如果家庭中的音乐设备比学校中的品质高,学校中的音乐设备难以达到音乐欣赏课的要求时往往教学也会收效低微。

四、培养音乐欣赏的方法

(一)构建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音乐有助于人际交流,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生动的音乐课是靠老师和学生的和谐协作来实现的,因此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我们音乐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营造和谐融洽的音乐欣赏课氛围有助于音乐欣赏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对学生学习音乐欣赏的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提供优美的环境和优良的设备

音乐欣赏学习的教室或房间要精心布置,温馨的环境、丰富的教学活动、灵活多变的座位等均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同时老师心情也会舒畅,这样会给音乐欣赏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笔者曾参观过一所学校的音乐课专用教室,教室比一般的教室更宽敞明亮,走进教室就看到黑板上画着跳动的五线谱音符,靠讲桌边上放置着一架钢琴,钢琴上有一束鲜花,墙上是音乐家们的肖像,墙边摆放着各种乐器,整个教室的布置简洁而温馨,走进这样的环境不由自主地对音乐产生一种敬仰之情。

优良的视听设备和音乐器材对调动学生音乐欣赏的情绪和积极性具有很大帮助。家长和老师们在购买和选用音乐设备时一定要与有专业经验的老师多交流,最好是请他们一起去精心挑选和调试。另外,选择音乐设备也要注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体特征,不能强求小学生学习家长和老师们选择的器乐或欣赏的曲目。

(三)激发兴趣关注个体发展

音乐欣赏的目的不是要求学生要听多少音乐熟悉多少经典曲目,而在于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的想象力、创造力是否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注意保护学生创新思维与想象力,引导学生敢于发言、敢于想象、敢于创新。例如,采用了莫扎特《第十四交响曲》的第一乐章曲调,而周杰伦的《夜曲》采用了肖邦E大调夜曲的曲调,这些都是敢于想象和敢于创新的典范。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个体的水平差异,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注重个别指导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发展,注意在学生学习的不同时期和阶段给予不同方式和内容的指导。例如,有些老师为了打消学生对严肃音乐和高雅作品的距离感和疲倦感,在欣赏课中加入了流行音乐,引入一些积极健康的流行歌曲如《祝你平安》《隐形的翅膀》。

五、结语

培养音乐欣赏力,不仅是老师的责任,家长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家长和老师们要注意到音乐欣赏中存在的问题并想办法克服这些阻碍小学生音乐欣赏力发展的因素,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尽可能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能动空间,构建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提供优美的环境和优良的设备,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并关注他们的个体发展,以及体验情感、激发互动,从而达到逐步提高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目的。

--> 2022-04-19 ​——以西江民族小学音乐教学为例 1 1 黔东南日报 c185405.html 1 培养音乐欣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