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王兴秀) “这个配色很好,就是针脚有点收不住,再把针脚收一收就更好了,这个抓线也不错……”近日,雷山县达地水族乡排老村党员活动室非常热闹,原来是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女性幸福基金”工作人员到排老村开展绣娘技能评比。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于2018年到排老村开展调研后,决定以“支部+绣娘+基金”的模式将水族“马尾绣”这门手工艺有效地进行传承,同时以“党员+企业+订单”的发展模式,定期开展“马尾绣”刺绣培训和作品评比活动,在传承民族非遗文化的同时助民增收。
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最古老又最具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它以马尾为主要原材料,成品古色古香,华美精致,结实耐用。刺绣图案古朴、典雅、抽象并具有固定的框架和模式。水族马尾绣传承上千年,有刺绣“活化石”的美誉,已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马尾绣是我们水族难得的民族非遗文化,像我们这一辈的大多数都已经不会了,这几年来,通过村党支部和基金会共同努力,培育了一批绣娘,马尾绣这门刺绣技艺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保护。下一步我们会把马尾绣推广出去,具备商品价值,在助力群众增收上有进一步发展,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排老村党支部书记王启书说。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与排老村党支部达成合作以来,组织排老村绣娘到北京参加刺绣培训2期4人,以“主题党日”的形式到村组织开展刺绣技艺评比5期100余人次,发放评比获奖资金10余万元,为传承和保护马尾秀这门民族手工艺提供了坚实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