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江县停洞镇中心幼儿园 张细丽
性格品质决定人的命运,而人的优良性格是早期奠定的。幼儿期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个人性格养成的重要阶段。一个好的性格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在这个重要的阶段,教师必须重视孩子内心的认知变化,注重幼儿的情感培养,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形成健康人格。怎样培养幼儿的个性?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 教师必须从幼儿实际水平出发,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育培养
每个幼儿都拥有与众不同的个性,拥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孩子的性格特征,对幼儿的实际情况要有充分的把握,对不同的孩子实施不同的教育方式,坚持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都得到鼓励与赞美,促进幼儿人格的发展。根据幼儿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提高幼儿的道德意识,必须与激发幼儿的道德情感紧密结合。由于幼儿情感具有强烈、短暂的特点,我们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对幼儿所起的作用。情感是人们社会交往与合作的纽带,和谐的交往气氛可以增进幼儿对合作活动的需要,加强合作的积极性,促进幼儿经验的积累。
二、教师要抓好对幼儿兴趣的培养
教师要仔细观察、细心了解每个幼儿,他们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问题是我们应在善于发现的基础上,加强对幼儿兴趣的品质培养,使他们每个人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有一定的持续性和深入性。每个幼儿的天性不同,各自感兴趣的范围也有差异,孩子到底对什么感兴趣要让孩子自己选择,老师只能加以引导。不少幼儿的兴趣只处于朦胧阶段,今天对画画有兴趣,明天对弹琴有兴趣。对“朝三暮四”者,我们不能“说三道四”,而是让他们经过一段时间反复后,对他们可塑的兴趣加以引导,使他们专一兴趣或多个兴趣进入可持续发展状态,最终形成良好的兴趣品质而形成良好的个性特点。
三、教师要利用幼儿游戏的教育作用来培养
幼儿在个性发展时期,对各种情绪的体验和感受都不足,要引导他们进行体验,并且在游戏中激发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散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个性特征。在游戏中的幼儿是没有压力、负担的,但是也并没有树立责任感,所以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可能逃避或放弃,教师应该引导幼儿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这样可以帮助幼儿树立责任感和认真的态度,即使是游戏也应该认真地对待,不可以得过且过。例如,在做橡皮泥游戏时,刚开始可以让幼儿发挥想象,任意地捏制作品,并让幼儿对作品进行讲解,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之后,就可以让幼儿按照某个图形进行捏制,这就考验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对事物特征的概括和总结能力。这时幼儿可能会遇到困难,如找不到要捏制物品的特征,捏制的作品与参照物不符等等,有的幼儿会产生放弃的想法,于是教师要引导他们慢慢找到事物的特征,帮助幼儿成功完成任务。这样,树立了幼儿的责任感和认真的态度,幼儿个性得到发展和培养。
四、教师要多与幼儿进行交流和沟通来培养
幼儿和年龄相似的伙伴进行玩耍,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和语言水平,而且可以让幼儿学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幼儿在与其他小朋友玩耍时,也可能会产生矛盾,这时幼儿可能就会产生沮丧悲伤等心情,要时刻注意幼儿的情绪变化,防止幼儿产生自闭或者社交恐惧的情况。要引导幼儿对已发生的事情或者错误进行处理,帮助培养幼儿树立承担责任、和谐相处的个性特征。不可以用过激、消极的言语刺激幼儿,而应该温柔地了解事情的经过,对于幼儿犯下的错误,要鼓励幼儿主动承担错误并且向朋友道歉,培养幼儿主动承担责任承认错误的品质,对于其他小朋友的错误要引导幼儿和朋友讲清道理,培养幼儿的语言组织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多组织幼儿到大自然中去体验生活,如去农村、公园等参观,还可以组织各类比赛,增强他们集体感和荣誉感,在不同的活动中培养幼儿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