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杨秋虹) 近日,笔者走进剑河县太拥镇翁王村白茶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茶树吐露新绿,阵阵茶香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只见30余名妇女,双手在茶树上快速“运作”,把一片片鲜嫩的茶叶放进竹篓中。
“这是首批开采的茶叶,因雨水充沛,且受虫害侵扰少,品质和口感极佳,南京那边的收购商已经联系我,让我把今年的‘明前茶’全部留给他。”翁王村白茶基地负责人唐洪清介绍道。
翁王村地势海拔高,光照条件充足,昼夜温差大,降水充沛,为发展茶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翁王村紧紧抓住这一资源优势,采取“党支部+致富能人+农户”的模式,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油茶、白茶等种植产业。
“过去出门打工离家远又照顾不到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务工,一个采茶季下来,能有6000元左右的收入,对我们农村妇女来说真的是太好了。”在翁王村白茶种植基地务工的村民杨胜美笑着说。
据了解,翁王村茶叶基地进入采摘期后,清明前的人均采茶量为1.5公斤鲜叶,清明后至采摘结束人均采茶量为4到5公斤鲜叶,基地在管护和采茶期间可解决当地120余人就业。
为切实把产业发展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翁王村不断扩大种植规模,现在已形成600亩的茶叶基地。为延伸茶叶生产链,提高茶产品附加值,在上级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下,该村不断推进茶园扩面升级,引进鲜茶加工机器,推动标准化加工设备升级改造,建成茶业加工厂房,由于茶叶品质好,销路上完全不用愁。该村生产的鲜叶能卖到400元一公斤,加工后的优质白茶能卖到3000元一公斤,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老百姓还就得靠山吃山,自从村里发展茶产业后,荒山变绿了,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了,我们村干部也更有干劲了。”说起村内产业发展带来的变化,翁王村党支部书记张剑锋满脸的喜悦。
近年来,太拥镇始终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立足丰富的资源优势,依托环雷公山自然生态之旅路线,着力打造集游玩观光、民族文化展示、采摘体验、生产实践于一体的“茶旅+林产”茶旅文化康养基地,切实打响茶旅文化康养产业品牌,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