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柱县蓝田镇小学 杨春春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既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话的延续,又是高年级作文训练的准备。三年级作为作文教学承上启下的入门阶段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进行三年级起步作文教学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有如下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起始“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因此,笔者在揭示每次的习作题目前,总是以有趣的谜语、动人的故事、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在教学《习作2》“我的自画像”时,笔者先声情并茂地描述了本班一位学生的特征,让同学们猜是谁,大家的兴趣一下就来了,纷纷举起了手,趁机提出本次习作要求,给自己画张像。如果大家根据你的描述猜出是谁,那就说明你的习作成功了。接着,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外貌,再想想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写下来。要求不出现自己的名字,写好后交给老师。老师念,学生猜,结果大多数学生写的都能被猜中是谁。这时,笔者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习作兴趣。
二、 模仿入手,有规可循
学书法要临帖,学绘画要临摹,同样写作也离不开模仿。入选教材的作品大多文质兼美,在思想性与艺术性方面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材,指导学生掌握本单元课文的训练重点提示,明白本单元听、说、读、写的任务。在初读课文、理解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名家作品的篇章结构、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精彩片段和遣词造句等进行适当模仿。当然, 模仿并不等于抄袭,其最终目的在于创新。所谓“ 熟能生巧”就是在“适当模仿” 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练习有所创新,这样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三、指导观察,积累素材
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的文章才能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或从上到下,或从远及近,或由表及里,或先人后景等。
例如,写一处秋景时,笔者先组织学生有目的地参观校园。虽然校园是同学们再熟悉不过的地方,但让他们直接说出有什么特点,还是无从说起。因此,笔者带领学生有顺序地观察,重点指导观察校园的花坛。从花园的位置、形状,花园里花的种类、姿态、颜色、气味及自己的感受等方面边观察边指导,教给观察方法,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细致观察的习惯。通过观察训练,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才真实生动。
四、阅读积累,厚积薄发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小学三年级学生年纪小,接触社会少,生活阅历浅,直接来自生活的素材毕竟有限,如果能够有计划地进行一定量的阅读,定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教材是学生学会积累语言的主渠道,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掌握积累语言的方法,指导学生多读多背课文中的佳词美句和摘录重要段落。同时加强课外阅读和积累,提倡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知识竞赛和成语接龙等趣味横生的语文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力。
五、注重讲评,激励为主
作文讲评要尽可能用一切机会激励学生的闪光点,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的作文,从而给予他们更多的成功体验。在每次的作文批改中,只要学生能把句子写通顺,错别字少,符合习作要求,笔者都给高分。学生哪怕只有一个好词,一个好句,都给予表扬,肯定他的成绩,并在评语中写上“你有进步了!”“不错,继续努力”等激励性话语。这样能改变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厌烦心理,也就不那么怕写作文了。
教师必须不断探索,更新教育理念,认真、扎实地抓好三年级的起步作文教学,为高年级作文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