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4月24日

影响学前儿童饮食健康行为的因素及改进措施

○ 锦屏县敦寨镇中心幼儿园 龙细妹

为了解当前影响3至6岁不同年龄段的学前儿童饮食健康行为的因素及学前儿童不良饮食行为的改进策略,本文以某幼儿园的学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幼儿在幼儿园中的饮食行为,包括进餐独立性行为、挑食行为、偏食行为、进餐专注性行为、进餐速度等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得出,幼儿存在的不良饮食行为主要有挑食、偏食、进餐速度过慢、边吃边玩。幼儿的饮食行为主要受家庭和幼儿园的影响,本文仅从幼儿园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改进幼儿的不良饮食行为主要从幼儿园方面、家园教育相一致和高度重视饮食行为与个性间的关系。

一、影响幼儿园学前儿童饮食健康行为的因素

幼儿园因素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幼儿园的合理膳食,教师对幼儿的饮食教育,其他小朋友的饮食行为,也会影响幼儿饮食行为养成。

1.幼儿园其他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有研究发现,一名有不良饮食行为的幼儿,他周围的幼儿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不良饮食行为。从对幼儿在园的饮食观察记录来看,同一组的幼儿都存在挑食、偏食、进餐不专注的不良饮食行为。

2.幼儿园教师的影响

幼儿园教师是幼儿除了父母接触最多的人,因此教师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不容忽视。从观察记录了解到,为了幼儿能有秩序地排队端饭,教师通常把饭菜全部打好后才请幼儿端下去,在等待的同时,饭菜会冷掉,很可能影响幼儿食欲,而且幼儿经常食用冷饭菜会使幼儿内脏受寒,寒则易生疾病。

在幼儿进餐过程中,教师发现幼儿说话声音大时,采取说教的形式教育幼儿不要说话,快点吃饭,幼儿通过察看教师的脸色来调整自己的饮食行为,从而对幼儿的饮食存在一定影响。

3.幼儿园的膳食结构

幼儿园的食谱及食物的形状、口感、气味、颜色等都会影响幼儿对食物是选择还是拒绝。大多数幼儿园为了防止幼儿吃肉时卡到,会将肉打成肉沫供所有的幼儿食用,幼儿园每周的食谱都是一样的,但是中班、大班的幼儿已经具备了吃肉时不会被卡到的能力,无形中也会造成幼儿的挑食偏食行为。

二、学前儿童饮食不良行为的改进措施

(一)幼儿园方面

第一,教师可以将营养教育和饮食健康行为的建立带入幼儿园的课程活动中,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在中班健康活动中,可以将吃过多零食导致牙齿长满了驻虫的图片和少吃零食牙齿健康的图片进行对比,让幼儿观看,教育幼儿要少吃零食,晚上吃完零食要刷牙,从而达到幼儿养成饮食健康行为的目的。

第二,幼儿园教师的正确示范,同伴的积极影响。教师和同伴是影响幼儿在园的饮食行为养成的重要群体。教师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在平时进餐时向幼儿示范良好的饮食行为。教师可以将饮食行为良好的幼儿安排在饮食行为不太良好的幼儿旁边,让同伴对幼儿饮食健康行为起到积极带动作用。

第三,教师组织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餐一:前安静活动,以便幼儿从活跃的户外活动环境更好的进入安静的进餐环境中,让幼儿安静进餐,利于食物的消化。

第四,在气温低的时候使用保温工具或调高室内温度让食物得到保温。教师把全班幼儿的饭菜打好后,确保幼儿在等待过程中的饭菜能得到保温。

(二)家园教育相一致

幼儿饮食健康行为的培养需要家园的合作并达到一致。如果父母和老师各是一套教育方法,幼儿会无所适从,不知道到底该怎样做,“狡猾”的幼儿还会从家园教育的不一致中找到挑食偏食的借口。

习惯的培养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的,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也是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受到不良影响长期形成的。因此,矫正不良的饮食行为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 2022-04-24 1 1 黔东南日报 c186005.html 1 影响学前儿童饮食健康行为的因素及改进措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