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4月25日

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 黄平县旧州第二中学 杨 园

控制论创始人维纳指出:“合格的教育总是并且总将是在揭示人类潜能的意义上进行,纯粹功利性的教育最终与人类的目标背道而驰。”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就是培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充分挖掘学习个体的内在潜力,从身边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环境中发现问题、选取专题,以自主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实践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选取专题内容要着眼于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要提供学生实践并在实践中获得情感体验和成功愉悦的途径与机会。

(2)问题性:研究性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活动,选取的研究专题必须具有问题性,一定要体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活动中应注意的问题

(1)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解题应当从认真审题开始。但许多学生审题马虎,有的一拿到题就希望能找到与自己做过的哪道题相同,想当然地生搬硬套;有的甚至没有读完题就开始做结论;有的确实读了一遍题,但读不出隐含的关键条件,最终导致错误。这就要求我们在讲解习题时引导学生做到:原原本本地读题,搞清楚题目的要求是什么,给了哪些已知条件,哪些已知条件是显知的,哪些已知条件是隐含的,有哪些限制因素。

(2)让学生学会正确分析和规范解题。解题的基本步骤是审题、分析、表达、检查。分析是解题的重要一环,因此在讲评习题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对习题涉及的基础知识和常规解法的分析和研究,如突破点的寻找、关键字词的捕捉、隐含条件的挖掘、知识点的联想和应用等,使学生通过听讲,明确审题和分析的要领。提高学生从题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积极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在争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分析问题的不当之处和知识上的欠缺。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并适时予以点拨,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转化。

(3)加强解后分析,注意学法指导。解答习题不应满足于求出正确结果,要让学生重视解后分析,养成解题后总结归纳的习惯。指导学生总结习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和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同时对题目类型、解题步骤进行归纳小结,总结解题的常用方法、一般规律、应注意的事项、容易出现的问题等等。对一些能够有多种解法的习题,一定要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在掌握常规思路的基础上,探索巧解、速解的新方法。注重解后分析能使零散的经验系统化,较好地巩固解题中分析的效果,提高分析水平和解题速度。使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逐渐克服解题的畏难情绪,让学生过好习题关。

(4)精选习题,示范讲解,充分发挥例题的作用。例题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理顺解题思路,复习巩固知识和明确解题规范,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但由于课堂时空有限,化学习题类型繁多,不可能面面俱到。为此,教师必须对例题进行筛选,精选典型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习题作范题,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解题思路入手,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弄清要求和条件,找出例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要求解答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抓住解题关键,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案,并适当列出解题格式、要点和注意事项,使学生从解题思路、方法、层次和规范要求等方面受到启发。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剖析,不仅可以收到以题及类举一反三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可以达到明确概念、掌握方法、启迪思路、培养能力的目的。习题练习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间的纵横关系,掌握知识的系统性,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题型,拓展思路,熟悉解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及时反馈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是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必须加强习题训练,但不能将学生引入“题海战术”,这就要求学生的练习要“少而精”,教师必须对习题进行精选,选择具有启发性、典型性、规律性和针对性的习题,采用“多变、多析、多问、多解”的导向法组织学生练习,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进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化学学科的探究过程,获得探究体验,养成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发展创新、独立获取知识、信息搜集加工和应用等能力。

--> 2022-04-25 1 1 黔东南日报 c186066.html 1 初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