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7 黔东南日报社出版

2022年04月26日

注溪镇:

谱写乡村振兴新华章

楠木坳思州柚种植基地柚子品种实现改良

本报讯(通讯员 吴正东) 近年来,岑巩县注溪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百姓富、生态美”的奋斗目标。大力发展杂交水稻制种产业、纵深推进林业经济发展,凝心聚力、赶超奋进,奋力推动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该镇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立体产业布局,抓住“两主导一特色”产业发展,全面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聚焦补齐短板,统筹推进村级经济提升;聚焦绿色发展,推动生态经济持续提升;聚焦主导产业,推动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

推进制种现代化,育出田间“金种子”。该镇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集中攻关,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目标,确保粮食安全。紧扣产业发展“八要素”,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群众”的模式,大力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充分发挥村组织合作社的桥梁纽带和种植大户的引导带动作用,完善组织方式和利益联结。

注溪镇杂稻制种已有45年的发展历史,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制种经验,但发展农业要依靠科技创新,现代化高效农业势在必行。为此,注溪镇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争取项目资金,让项目落地注溪,并建立杂交水稻种子研发检测中心,发展“育繁推”一体化。

在该镇周坪村杂稻制种基地,目前已将“互联网+农业”的智慧平台搬进田间,通过智能化的管理和大数据收集及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第一手数据,对农事作业安排、防灾减灾决策提供指导作用,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2021年,注溪镇杂稻制种面积3500亩,收入近1100万元。

推进油茶产业发展,山上结出“致富果”。该镇把油茶产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一项特色产业,聚焦基地管护、产品加工和销售等薄弱环节加快补齐短板,全力推动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当地群众走出了一条“靠山吃山、兴山富民”的油茶产业发展新路,为乡村振兴奠定了长效的产业基础。

为进一步推动油茶产业发展,注溪镇以“岑巩县百万亩木本油料产业重点基地”建设为契机,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由村级合作社统一进行土地流转,企业负责提供技术指导和销售,群众全程参与种植,让昔日的荒坡荒山变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2017年到2022年,注溪镇油茶种植面积从3000余亩增加到15500余亩,力争“十四五”期末油茶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目前,油茶挂果面积4000余亩,涉及农户1052户4236人,带动当地劳动力1000余人实现就业,预计实现产值800余万元。

改造提升老果园,旧产业焕发新活力。注溪镇思州柚产业发展于1998年,核心区位于楠木坳。思州柚原名思州牌文旦柚,色泽青黄,清香爽口,汁多肉嫩,无籽无渣,芬香扑鼻,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是柚中佳品。

该产业以2016年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起点,依托“思州柚”品牌优势,全面提升“摇钱树”致富效应。抢抓与俄罗斯签订《推动贵州精品水果(蜜柚)出口俄罗斯产销对接合作框架协议》机遇,进一步加大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力度。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商品”变“网品”,逐步推动网络销售新模式,加快“农业商品”向“网络产品”的转变,有效解决思州柚销售问题。

2021年思州柚种植面积达2.5万亩(进入盛果期1.1万余亩),涉及农户2150户8790人,其中脱贫户945户3180人,产量1600余万公斤,产值8200余万元。

2021年,该镇党委政府精心谋划,强抓基地建设和品牌提升,通过基地的示范效应,积极探索思州柚品种改良和品质提升,以楠木坳种植示范基地为示范带动,推进思州柚土壤改良和品质提升,擦亮“思州柚”品牌。

目前,该基地已实施思州柚土壤改良1000余亩,品种嫁接改良1200余亩。

--> 2022-04-26 注溪镇: 1 1 黔东南日报 c186111.html 1 谱写乡村振兴新华章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