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榕江县朗洞镇中心幼儿园 潘昌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近年来,我们幼儿园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围绕本土教育资源与课程活动相整合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本土文化在幼儿园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幼儿老师的关注。对此,笔者就如何把本土文化引进幼儿园传承和发展总结如下:
一、利用本土文化丰富幼儿园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原因
1.本土文化是一个良好的切入点
幼儿园在开展传统文化传承活动时,面对懵懂的幼儿通常不知道从何入手,这个时候本土文化资源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首先,本土文化就来自本地区、来自身边,熟悉的本土文化令人感到亲切,在将本土文化引入之时不会产生距离感。其次,本土文化贴近生活,即便是幼儿也能够很好地理解本土文化。
2.本土文化更适合当地的教学环境
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教学环境,同样的教学手段在一个地区适用,到了另一个地区可能就完全施展不开,这就是因为各地的教学环境不同,适用的教学手段也不同。而本土文化作为一个地区长久时间的积淀,其中凝缩了本地的历史、人文、环境等等内涵,带有强烈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归属感,在本土文化上推导出的教学手段,更适合当地的教学环境,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二、利用本土文化丰富幼儿园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意义
1.丰富幼儿园课程资源
这是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所带来的最直接的效果。本土文化具有内容多样、种类繁多的特点,在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动中引入本土文化资源,能够进一步丰富幼儿园的课程资源,让课程种类更加多样,进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有利于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丰富幼儿园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能够让幼儿在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了解家乡本土文化,让本土文化进入幼儿的内心,对于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丰富幼儿园传统文化传承活动的策略
1.加强师资培训
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水平,是本土文化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幼儿园可以采用组织教师培训的方式,来提升教师对于本土文化资源的认识,引导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来合理设置本土文化的主题。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传承民族文化的目的是什么,意义何在。只有让幼儿教师们了解民族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幼儿教师们才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民族文化的学习和教育中去。其次,本土文化知识的培训。由于教师本身民族文化知识的缺乏,会导致其对本土文化知识的教育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只有教会教师本土文化知识,如侗族的历史、侗族歌舞、侗族传统文学、侗族传统游戏等,他们才有能力教给幼儿园的幼儿们。
2.充分挖掘与应用本土文化资源
幼儿园在利用本土文化开展传承活动时,要深入挖掘当地的本土文化资源,可以从社区、景观、民风民俗等方面入手,通过开展不同的活动,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中,以此激发幼儿的兴趣。例如,在我们榕江县民间广泛流传的侗族大歌、侗戏以及丰富多彩的各种民间体育游戏等,都可以引进幼儿园来,教给幼儿学唱或模仿。在社会活动课期间,可以带领幼儿参观当地风景名胜、民族村寨,欣赏风雨桥、鼓楼等民族特色建筑,以此为背景向幼儿进行民族文化教育,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民族情结。也可以把抢花炮、高脚马、多毽、荡秋千等民族体育游戏引进校园,让孩子们积极参与,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总之,幼儿园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丰富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不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有助于丰富幼儿园课程资源,对本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以及提升幼儿对于家乡的热情素养。在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时,要注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制定合理的主题,深挖本土文化的教育价值,让本土文化资源在传承发展中发挥出强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