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平县第三中学 黄 焱
教育家舍吉宁所说:“我们的任务是——不要孤立的学生,孤立的教师,而要学生+教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为此,我们在新课标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根据“互动”的原理,在音乐教学中,笔者进行了“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一、品尝音乐,获得乐趣
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 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启发下,为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例如,在教唱歌曲《凤阳花鼓》时,笔者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听音乐进教室的做法,而是带领学生共同扎起彩绸,在欢快、热烈的秧歌音乐伴奏下,扭着秧歌进教室。又如,利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去看、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教师随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
二、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互动式”教学模式启发了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人际关系,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则以普通身份加入,通过适当点拨,发挥向导作用,促进师生间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谐关系,从而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健康的个性,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其中,合作过程中产生质的飞跃。笔者在音乐课上设计了“小小舞会”这一活动环节,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把整堂课营造的喜悦气氛推向最高潮,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例如,在教唱《小鸟,小鸟》时,笔者和同学们共同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下翩翩起舞。再如,人教版八年级教材中的《青春舞曲》,教师也可以提示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创编,将扭脖子动作换为跺脚、摇头、耸肩、扭腰等动作,使学生在律动中充分感受创作的成功感。
三、以“赛”激趣促学
对于流行音乐,不能狭义地认为只是跟随时代潮流的时尚音乐形式,其只是对一种音乐演唱方式统称而已,流行音乐又可以划分为不同的演唱风格和表现形式。教师在将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教学时,应当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筛选,挑选引入那些具有教育意义的流行歌曲,之后开展教学时学生能够在欣赏聆听以及后期分析过程中感悟其中教学意义。流行音乐其中吐露的情感也是多种多样,根据歌手演唱风格以及创作歌词背景可以分为多种形式,有的表现出热血激昂的爱国主义精神,有的则是表现出似水绵长的亲情,有的夹杂浓郁民族特色,通过不同节奏和旋律将不同内容不同情感通过流行歌曲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表演唱”就是利用这一点,实现教学目的。笔者每次在上音乐课时总是激励学生上台来表演唱,并准备了很多宝石花、小五星来鼓励大胆的学生,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音乐教学中采用分组进行抢答、表演的比赛形式来争夺红旗,从而营造了一种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四、开展音乐活动课的实效性
音乐活动课是音乐课的延伸,音乐活动课这种特殊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更为广阔。活动课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更多的是把活动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例如,学会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给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和音乐形象,并有感情地演唱;《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十送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游击队歌》等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通过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参与尝试创作和表演等综合活动,让学生了解歌曲所表达的人民对毛委员和军队的热爱之情,欣赏歌曲,培养学生高尚的音乐兴趣,发展音乐鉴赏评析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有关热爱祖国音乐的要求。笔者在上《渴望春天》这一节音乐活动课时,由欣赏乐曲入手,感受和分析乐曲每一段的情感特点,再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用说、演、画、打击乐器伴奏这四种方式来表现乐曲。这样的活动集中了文学、艺术的内容,学生通过活动就更能理解乐曲情感,同时也增强了环保意识。所以,活动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
实践证明,“互动式”教学模式开辟了一条新的教学思路,在音乐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放手让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理解音乐、感悟音乐、表现音乐,真正给学生一个展示的舞台,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进而体现“互动”为音乐课堂所带来的最佳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