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里市第九幼儿园 杨爱云
同伴关系学术含义是指在年龄相同的人或心理发展水平基本一致的人之间通过互相交往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幼儿同伴关系则指的是儿童间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幼儿同伴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有助于发展和提升幼儿社会能力,有助于幼儿获得必要的社会安全感,促进健康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以及幼儿教育的完成。因此,良好的同伴关系对幼儿的成长以及适应社会外界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通过简要分析,探讨幼儿同伴关系的意义与方法,并对教师、家长如何帮助幼儿同伴关系发展提出建议。
重视儿童同伴关系的建立,重视儿童社会性发展,提升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儿童幼儿同伴关系建立的人际交往技能,引导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中之重。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儿童间互相交往过程中逐渐建立培养起来的。这个过程也是幼儿交往能力和人际交往技能培养的过程,更是幼儿健康人格、待人接物、礼仪教养等形成的过程,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一、幼儿同伴关系建立及同伴交往能力培养的意义
幼儿同伴关系的建立发展以及交往能力培养有助于幼儿个体的身心健康成长。儿童间年龄相仿,认知相似,兴趣相近,他们之间的交往更能获得彼此认可,形成轻松愉快的社交氛围,营造积极快乐的环境;有助于促进幼儿认知水平的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水平的发展影响着幼儿对知识学习、经验积累、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和掌握。因此,同伴关系的建立和交往能力的发展更能促进幼儿之间大量的交流沟通,互相分享,互相借鉴,进而能够丰富知识与经验,提升个人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幼儿积极情感的培养。幼儿的情感很丰富而且是敏感的,容易产生不良情欲,同伴关系建立和交往能力培养能让幼儿在同伴中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通过幼儿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也能及时发现幼儿不良情绪加以引导,有助于幼儿不良情绪的自我调节,不断成长成熟。
二、促进幼儿同伴关系建立及同伴交往能力培养对社会性发展的措施
(一)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促进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
家长就幼儿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常言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在家庭中能为幼儿起到榜样作用。除了在幼儿园,幼儿是与家长生活相处时间最长也最久,儿童的学习模仿性极强,因此家长的行为举止、语言表达都会对幼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也要尊重幼儿并根据实际支持幼儿,幼儿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家长要积极创造机会让幼儿和其他同伴接触的机会和环境,进而提高交往能力。要鼓励胆子比较小性格内向的幼儿,帮助树立自信心,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同伴的交往活动中,同时要提高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克服不敢表达想法的问题,进而提高幼儿间的交往能力。
(二)接受幼儿园教育促进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
较之家庭教育,幼儿园有更为方便的场所和专业性的幼师,而且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方式有很多种,通常幼儿园还是以游戏带动幼儿教育。幼儿对游戏更能接受,他们能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和朋友,也更能积极主动学习合作,同时也明白要遵守规则。因此,老师要积极地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和游戏角色,增加幼儿同伴交往的机会;其次要对游戏增设奖励机制,可以对奖励增设获得条件,如合作、表达、主动参与角色等,可以激励幼儿能积极去参与游戏,进而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在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及时地关注幼儿情绪及行为的动态变化,引导尚未适应集体生活、情绪不稳定的幼儿,鼓励幼儿与同伴交往和给予额外的奖励,同时鼓励幼儿和其他同伴分享奖励,从而获得分享的快乐。
三、结语
幼儿同伴关系的建立和交往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的未来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引导幼儿在集体同伴中学会交往、合作、分享、共事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无论家长还是教师,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快乐长大,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幼儿同伴关系建立和发展的平台和环境,不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良好的人格,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就感和安全感,让花朵们在友善的良好环境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