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锦屏县第四中学 潘承平
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非常适应当今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设计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案;通过实验进行观察,最终解决问题。实验探究教学方式对发展学生多种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实验教学符合当代,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思想。下面谈谈化学实验探究教学的策略:
一、增强实验教学的趣味性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验的趣味性是提高学生探究精神的良好途径。例如,在学习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之前,先表演一个魔术:在黑板上挂一张“空”的白纸,依次向纸上喷洒无色溶液A(水)和溶液B(氢氧化钠溶液),白纸上马上出现一朵红色的玫瑰。在学生的惊叹声中,又继续喷洒无色溶液C(稀盐酸),“玫瑰不见了,太神奇了”。在整个魔术观察过程中,学生的感观受到刺激,探究的兴趣被激起,这样将发现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思维在边实验边讨论的氛围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强化实验的参与性
让学生参与实验之中,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施,观察实验现象,探讨实验原理,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求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另外拓宽实验的时间,将实验下行到课外。在学习酸的化学性质时,学生提出猜想:厨房里的食醋也是酸的,它是否也能像稀盐酸、稀硫酸那样与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部分盐(尤其是碳酸盐)等物质发生反应?针对这一猜想,布置学生利用家里的食醋及相关生活日用品,如细铁丝、带锈铁钉、干电池的锌皮、大理石块、食盐、碱面、鸡蛋皮等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经过实验学生总结出食醋的化学性质与稀盐酸、稀硫酸相似。同时还积累了生活经验——利用食醋可以除去水垢。让学生深刻体会化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在教学中将部分安全性高的演示实验尽量让学生来完成。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放实验室,建立化学实验探究学习小组,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做实验。
三、联系实际,贴近社会和生活
实验教学是最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和学以致用。教学中把有关问题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启发学生思考,可以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等的密切关系。要创造条件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实验室中进行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做家庭小实验。
例1,家庭小实验——制作无壳鸡蛋:将白醋倒在玻璃杯中,放入一只鸡蛋,通过观察蛋的沉浮,培养学生兴趣,并体验化学与生活的内在联系。
例2,家庭小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用一个空的剪去底部的塑料瓶、带导管的单孔胶塞、洁净的膨松棉、纱布和活性炭即可制成。整个实验取材方便,制作简单。通过该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欣赏的能力和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加大实验教学改革的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尽管有较多的验证性实验,也应把这个过程当作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要注重引导学生有意地去设计探究性实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以同容积的两瓶盛饱和氯化钠溶液和蒸馏水的鉴别为例:学生在学完溶液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将两种物质鉴别开来,并写出鉴别的方法和结论。学生起初会从已有的知识结构来考虑,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蒸发溶剂法,用这种化学法将两者区别开来。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学科、多层次的思考,从本质上分析二者的差异。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都在探求新的教学方法,尤其对“实验探究教学”更是下足了功夫。 “实验探究教学”关键是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以新的视角开展实验教学,要适当地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设计性实验,要挖掘实验的探究功能,优化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激励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而且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总之,化学教师应该有效利用创设实验情境、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合作交流等途径,正确地引导学生养成对化学科学的探索精神和习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天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