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平县新州镇中心小学 彭兰兰
多年来,笔者从教改实践中体会到学习知识的基本结构,即懂得基本原理,使得知识更容易理解;有利于记忆;能使知识、技能、方法得到广泛迁移。一句话,学习和掌握知识结构能使学生学习起来容易些,理解深些,学得快些。
一、 突出基本概念的教学
对于基本概念、法则、原理的教学,笔者常常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自己动手操作、练习;边观察、边说、边思考,做到眼、手、口、脑并用,使概念的形成经过形象化感知、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这样一个过程。一般来说,对基本概念的讲解、推导,不急于求成,一节课不够用,就增加时间,直到学生真正理解,牢固掌握,能举一反三为止。例如,学生初学“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知识时,重点抓“和”的概念的教学。从实物和图画入手,让学生把手中的苹果和梨放在一起,数一数共有几个水果;把桌上的红粉笔和白粉笔放在一起,数一数有几支粉笔;把长方体的糖和球体的糖放在一起,数一数一共是多少。通过大量的实物、图片演示,学生对“和”的概念就理解和掌握了。学生掌握了“和”的概念,就为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有关知识打下了基础。
二、加强知识的训练,形成知识网络
科学概念反映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越是基本的概念,它所反映事物的联系就越广泛、越深刻。突出基本概念的教学,不是说可以不去注意一般的知识,相反,而是要以最基本的概念为中心,在对概念的理解、运用和深化的过程中,不断把有关知识联系起来,以纲带目,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网络。例如,进行“同样多”这个基本概念教学时,可以在逐步加深理解的过程中引出一系列有关新知识,得到新认识,使一个个相关知识联系起来。在比较数的大小过程中,学生建立起“同样多”的概念,以它为中心,学习了“求两数相差”“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这样一组应用题。接着把“同样多”概念纳入加减的计算中,在计算2+2+2,5+5等一类练习题中,引导学生观察加数都相同的特点,进而引出新的概念:“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为学习乘法意义打下基础。这种在前面学习时为后面学习某些知识的“架桥”工作,也就是为学习某些新知识作了准备,就是渗透。渗透要注意时机,要结合学习前面的知识自然地进行;渗透的内容要适度,做到使学生通过迁移顺利地掌握新知识即可。 例如,教学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另一个数相乘,可以用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乘得的两个积相加)是教学中的难点,需要在前面学习某些知识时适时逐渐地进行渗透。在学习数的认识时进行渗透,如24=20+4,要让学生理解后会说:24是由2个十、4个一组成,20与4这两个数的和是24。这样就为学习乘法分配律中的“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进行了渗透。
三、指导、示范、点拨是培养学生画图能力的关键
学生刚学习画线段图,不知道从哪下手,如何去画。此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跟教师一步一步来画,找数量关系。也可以教师示范画出以后,让学生仿照重画一遍,即使是把老师画的图照抄一遍,也是有收获的;学生可边画边讲,或互相讲解。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一定要给予耐心的指导,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后,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画,教师给予适时点拨,要注意让学生讲清这样画图的道理,可自己讲,也可分组合作讲。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体会用图解题的直观、形象,体会简洁、方便、易理解的特点,提高应用的自觉性、主动性;三是找准对应上的数量关系是培养学生用图解题的重点。线段图不是盲目地画,随心所欲地乱画。
教师要指导学生画图重点做到以下几点:(1)认真读题,全面理解题意,所画的图要与题目中的条件相符合。(2)图中线段的长短要和数值的大小基本一致,不要长的线段标出小的数据而短的线段标出大的数据。图要画得美观、大方、结构合理,具有艺术性。(3)要按照题目的叙述顺序,在图上标明条件。对于双线段并列图和多线段并列图一定要分清先画和后画的顺序,要找准数量间的对应关系,明确所求的问题。这是分析题意和列算式的重点,需要进行大量的训练才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非一日之功。(4)是知识的拓展和迁移,是线段图应用的难点。不少的学生遇到应用题想到用线段图来辅助解题,而其他类型的题目就想不到应用。实际上,不但应用题可以应用线段图帮助分析题意,而且还可以迁移到其他类型的题。实践证明,线段图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实用性,如果学生从小掌握了用线段图辅助解题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有大大的提高,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将有很大的帮助。